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几类食物及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富含铁的红色肉类、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草莓,富含蛋白质的蛋类、鱼类、奶制品,还提及要避免影响铁吸收的咖啡、浓茶,以及合理烹饪以保留营养成分等内容。
一、富含铁的食物
1.红色肉类:牛肉、猪肉等红色肉类是铁的良好来源,其中的铁为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高。例如每100克牛肉中约含有2.8毫克的铁。血红素铁不受食物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铁元素有很大帮助。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适当摄入红色肉类,但儿童要注意适量,避免脂肪摄入过多。
2.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含铁量丰富,每100克猪肝中含铁量可达22.6毫克。动物肝脏中的铁也是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高。不过,动物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对于患有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老年人要控制摄入量,儿童一般不建议过多食用动物肝脏,以免胆固醇摄入过量。
3.豆类:黑豆、红豆、绿豆等豆类富含非血红素铁,同时还含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例如每100克黑豆中含铁量约为7毫克。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会受到食物中植酸、草酸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食用豆类时,可以搭配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像红豆红枣粥,红枣中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提高红豆中铁的吸收率。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食用豆类,但儿童食用时要注意烹饪方式,确保豆类熟透,避免发生呛噎等情况。
4.绿叶蔬菜:菠菜、苋菜等绿叶蔬菜含有一定量的铁。例如每100克菠菜中含铁约2.9毫克。蔬菜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其吸收需要维生素C的协同作用。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多吃绿叶蔬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补充铁元素,但要注意烹饪方法,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儿童食用绿叶蔬菜时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
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1.柑橘类水果:橙子、橘子、柚子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例如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在进食富含铁的食物前后食用柑橘类水果,帮助铁的吸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柑橘类水果都是很好的补充维生素C的来源,但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避免呛噎,尤其是较小的儿童可以将水果榨汁后少量饮用。
2.猕猴桃:猕猴桃是维生素C的宝库,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可高达62毫克。维生素C能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有利于铁的吸收。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适当食用猕猴桃来辅助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但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老年人,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儿童也可以适量食用猕猴桃,但要注意食用安全,避免果皮等异物摄入。
3.草莓:每100克草莓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47毫克,草莓不仅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将草莓作为日常零食食用,帮助促进铁的吸收。孕妇等特殊人群食用草莓时要注意清洗干净,确保食品安全。儿童食用草莓时要注意避免一次食用过多,防止胃肠道负担过重。
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蛋类:鸡蛋、鸭蛋等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铁等营养成分。例如每100克鸡蛋中含有约7克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合成血红蛋白等的重要原料,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蛋白质有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不同年龄人群都可以食用蛋类,但儿童食用鸡蛋时要注意避免蛋清呛入气管,一般建议1岁以上儿童逐渐添加蛋黄等。老年人如果有高胆固醇血症等情况,要控制鸡蛋的摄入量,可选择食用蛋白部分。
2.鱼类:鲈鱼、鲫鱼等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例如每100克鲈鱼中蛋白质含量约为18.6克。鱼类中的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是很好的营养补充。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食用鱼类,但儿童要注意选择刺少的鱼类,如鲈鱼、龙利鱼等,避免被鱼刺卡到。孕妇等特殊人群食用鱼类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的鱼类,确保食品安全。
3.奶制品:牛奶、酸奶等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同时也是钙的良好来源。例如每100毫升牛奶中约含有3克蛋白质。蛋白质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很重要。对于儿童来说,奶制品是获取蛋白质的重要途径,但要注意选择适合年龄的奶制品,如婴儿奶粉、儿童牛奶等。老年人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制品。
四、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在补充铁元素的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等。咖啡和浓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从而影响铁的吸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尽量避免在进食含铁食物前后1-2小时内饮用咖啡或浓茶。对于有饮茶习惯的老年人,要注意调整饮茶时间和方式。儿童一般不建议饮用咖啡和浓茶,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2.合理烹饪:在烹饪富含铁的食物时,要注意合理的烹饪方法,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例如烹饪肉类时,采用炖煮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留铁等营养成分;烹饪蔬菜时,快炒可以减少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流失。对于儿童的饮食,要注重烹饪的软烂程度,方便儿童咀嚼和消化,同时保证营养成分的保留。孕妇等特殊人群在烹饪食物时也要注意营养的保留,满足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