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半瘫痪患者按摩的相关内容,包括上肢和下肢的按摩部位选择,揉、拿、搓、按等按摩手法及操作要点,还有按摩的时间频率、皮肤状况、病情变化注意事项以及与康复训练结合等方面,旨在通过合理按摩促进患者康复。
一、按摩部位选择
1.上肢部位
肩部:以斜方肌、三角肌区域为主。斜方肌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按摩时用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着力,在肩部肌肉处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频率可控制在每分钟60-100次,通过揉动可以改善肩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于脑梗塞半瘫痪患者,由于长期不活动,肩部肌肉容易萎缩和僵硬,揉肩部有助于恢复肌肉的正常状态。
手臂:从上臂到前臂,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等。在肱二头肌部位,用拿法,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捏肌肉,力量要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拿捏3-5秒,然后放松,重复操作。对于肱三头肌,同样可以用揉法,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前臂肌群可采用揉法和搓法相结合,搓法是用双手掌面夹住患者的前臂,相对用力做快速搓动,同时上下往返移动,搓动时要注意力量均匀,通过搓动可以促进前臂的气血运行,防止肌肉萎缩。
手部:包括手掌、手指。用揉法按摩手掌,然后对每个手指进行屈伸活动的辅助按摩,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手指,从指根到指尖轻轻拉伸并揉动每个手指关节,这样可以维持手指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2.下肢部位
臀部:主要按摩臀大肌等臀部肌肉。用揉法或按法,按法是用手指或掌根按压臀部肌肉,按压时要由轻到重,以患者感觉酸麻胀为度,每次按压持续10-15秒,然后放松。臀大肌是下肢运动的重要肌肉,按摩臀部有助于为下肢运动提供力量基础。
大腿:包括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股四头肌部位用揉法和捏法,捏法是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捏起大腿肌肉,从近端到远端进行捏动。股二头肌部位同样可以用揉法,促进大腿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小腿:包括胫骨前肌、腓肠肌等。用揉法按摩小腿肌肉,对于腓肠肌,还可以用弹拨法,用拇指深压肌肉并做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弹拨动作,以松解肌肉粘连。弹拨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引起患者疼痛不适。
足部:按摩足底和足趾,用揉法按摩足底,然后对足趾进行屈伸活动的辅助按摩,类似手部的按摩方法,维持足趾的关节活动度,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二、按摩手法及操作要点
1.揉法
操作方法:以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附着于被按摩部位,腕关节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手掌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例如按摩肩部时,手掌大鱼际着力于肩部肌肉,以肩部为中心,做环旋揉动,频率均匀。
作用及适用情况:揉法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肌肉软组织,对于脑梗塞半瘫痪患者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差的情况非常适用,通过揉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吸收。
2.拿法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住肌肉并逐渐收紧,随即放松,交替进行。拿法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频率不宜过快。比如拿肱二头肌时,拇指在一侧,其余四指在另一侧,相对用力拿捏。
作用及适用情况:拿法有开窍醒神、解痉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常用于肌肉丰厚部位,如四肢、颈部等。对于脑梗塞半瘫痪患者肌肉痉挛的部位,拿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状态。
3.搓法
操作方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被按摩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动,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搓动时要注意双手用力均匀,速度稍快但要柔和。例如搓前臂时,双手夹住前臂,快速搓动并上下移动。
作用及适用情况:搓法有调和气血、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适用于四肢部位,能使肌肉放松,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对于脑梗塞半瘫痪患者肢体的放松和血液循环改善有帮助。
4.按法
操作方法:用手指或掌根按压体表穴位或部位,按压时要垂直向下用力,由轻到重,达到一定深度后稍作停留,然后逐渐放松。比如按臀部穴位时,用掌根垂直按压。
作用及适用情况:按法有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穴位和肌肉丰厚部位,对于缓解肌肉疼痛、疏通经络有一定作用,在脑梗塞半瘫痪患者肌肉疼痛或经络不通部位可适当应用。
三、按摩注意事项
1.时间和频率
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上肢按摩10-15分钟,下肢按摩15-20分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适当调整。每天可进行1-2次按摩,坚持长期按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年老体弱或体质较差的患者,按摩时间和频率可适当减少,避免患者过度疲劳。
2.皮肤状况
按摩前要检查患者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破损、炎症等不宜进行按摩。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要选择轻柔的按摩手法,避免引起皮肤损伤。如果在按摩过程中发现患者皮肤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按摩。
3.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在按摩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疼痛加剧、面色苍白、出汗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按摩,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脑梗塞半瘫痪患者,按摩时要特别谨慎,避免因按摩刺激引起病情波动。
4.与康复训练结合
按摩应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按摩可以为康复训练创造良好的肌肉状态,而康复训练又可以巩固按摩的效果。例如在按摩上肢后,可进行简单的上肢屈伸、旋转等康复训练动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于儿童脑梗塞半瘫痪患者,要更加注重按摩的轻柔性和康复训练的趣味性,避免引起儿童的抵触情绪,同时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调整按摩手法和康复训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