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常见口腔局部因素(菌斑牙石堆积、牙龈炎、牙周炎、牙龈乳头炎、不良修复体)和全身因素(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其他全身疾病),出现牙龈出血要及时就诊检查,针对病因处理,日常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注意相应特点。
一、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一)口腔局部因素
1.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卫生不佳时,菌斑会逐渐积累,进而钙化形成牙石。菌斑和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使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菌斑牙石堆积,从而引发牙龈出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若口腔清洁不到位也会面临此问题,成年人中口腔卫生习惯不良者更是高发群体。
2.牙龈炎:主要是由于牙龈组织受到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炎症。牙龈会出现红肿、易出血的症状,刷牙或咬硬物时都可能导致出血。青少年由于正处于牙齿替换等特殊时期,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困难,较易患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成年人如果口腔卫生状况差或者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容易引发牙龈炎。
3.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炎症,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牙龈退缩、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的发生与菌斑、牙石、局部解剖因素、全身因素等有关。中老年人是牙周炎的高发人群,但现在由于口腔卫生习惯等问题,年轻人也有发病的情况。
4.牙龈乳头炎:多因邻面龋尖锐边缘刺激、食物嵌塞等引起牙龈乳头的炎症,表现为牙龈乳头红肿、易出血,局部有明显的胀痛感。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比如食物嵌塞未及时清理,就可能引发牙龈乳头炎导致出血。
5.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出血。佩戴假牙的人群需要注意假牙的适配性,不同年龄段佩戴假牙的人群都要关注假牙的情况,老年人佩戴假牙后更要定期检查假牙是否合适。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会表现为牙龈出血,同时皮肤可能有瘀点、瘀斑等症状。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儿童和成年人都有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牙龈出血的情况。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可能浸润牙龈组织,引起牙龈出血,还常伴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能发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会出现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的情况,牙龈出血也是常见表现之一。主要发生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儿童时期可能就会出现相关症状。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牙龈炎:女性在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尤其是在妊娠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较为明显。处于妊娠期的女性,体内激素改变是引发牙龈出血的重要因素。
青春期牙龈炎:青春期时,体内性激素水平升高,牙龈对菌斑等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加,导致牙龈炎症加重,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青少年时期的人群由于性激素变化易患青春期牙龈炎。
3.其他全身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从而导致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会增加口腔感染引发牙龈出血的风险。
肝脏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患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因为肝脏功能异常引发牙龈出血。
二、牙龈出血的应对与注意事项
(一)及时就诊检查
当出现牙龈出血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进行口腔检查、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比如怀疑是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血液方面的检查。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就诊时都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的健康状况、病史等信息,儿童要告知家长的陪伴情况及儿童自身的生活习惯等,老年人要告知既往病史等。
(二)针对病因处理
1.口腔局部因素导致:如果是菌斑牙石堆积引起,需要进行洗牙等洁治术来清除菌斑和牙石;如果是牙龈炎、牙周炎,除了洁治外,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如果是不良修复体导致,需要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对于妊娠期牙龈炎的女性,要注意口腔卫生,在妊娠相对稳定的时期进行适当的口腔洁治等处理;青春期牙龈炎的青少年要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等。
2.全身因素导致: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因素引起,需要针对相应的疾病进行治疗,比如血液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血液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肝脏疾病患者需要针对肝脏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在治疗全身因素相关疾病时要特别注意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儿童在治疗全身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时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情况。
(三)日常口腔护理建议
1.正确刷牙: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至少刷牙两分钟,保证口腔各部位都能得到清洁。儿童刷牙需要家长协助监督,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老年人如果有手部活动不便等情况,可以选择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但也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等,预防菌斑和牙石的形成。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使用牙线,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学习使用牙线;成年人要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老年人如果牙齿缝隙较大等情况更需要使用牙线来清洁牙缝。
3.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各个年龄段都要重视定期口腔检查,儿童可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龋齿等问题并进行干预;成年人和老年人每年至少一次口腔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