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需明确病因,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等明确,康复治疗包括早期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与肌力训练、平衡与步行训练,药物治疗依病因选用,要预防处理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还需考虑儿童、老年、女性、男性等特殊人群的不同康复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病因评估与诊断
瘫痪是指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首先需明确病因,常见病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如重症肌无力)及肌肉本身病变(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脊髓MRI等)、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来明确病因。例如,脑卒中患者头颅CT可发现脑部梗死或出血病灶;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肌电图可呈现神经源性损害等表现。
二、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介入
良肢位摆放:对于急性期卧床的瘫痪患者,正确的良肢位摆放非常重要。如脑卒中患者,仰卧位时头肩部垫高,患侧上肢伸展、外展,患侧下肢髋、膝关节略屈曲并下方垫枕;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患侧下肢屈曲置于身体前面的垫枕上;患侧卧位时头下垫枕,患侧上肢前伸,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这样的良肢位摆放可以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
关节活动度训练:每天定时为瘫痪患者进行各个关节的被动活动,包括肩、肘、腕、指关节,髋、膝、踝、趾关节等,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3-4次。以脊髓损伤患者为例,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
2.肌力训练
助力运动:当患者肌力较弱时,治疗师或家属可以给予适当的助力,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运动。例如,患者上肢肌力较差时,治疗师可以在患者肘部给予助力,协助患者完成屈肘动作。随着患者肌力的逐渐恢复,逐渐减少助力。
主动运动:当患者具备一定的自主运动能力时,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偏瘫患者可以进行患侧上肢的自我辅助运动,患侧下肢的桥式运动等。桥式运动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恢复下肢肌力和盆底肌功能有重要作用,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然后将臀部抬起,使身体成桥形。
3.平衡与步行训练
平衡训练:对于有平衡障碍的瘫痪患者,进行平衡训练。从坐位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站位平衡。坐位平衡训练包括无支撑坐位平衡、有支撑坐位平衡等;站位平衡训练包括静态站位平衡、动态站位平衡等。例如,使用平衡板进行训练,患者站在平衡板上,尽量保持身体平衡,通过身体的调整来适应平衡板的晃动,从而提高平衡能力。
步行训练:当患者具备一定的平衡能力和下肢肌力时,进行步行训练。可以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首先进行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然后进行步行摆腿训练等。对于脑卒中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可在平行杠内进行步行训练,逐步过渡到在室内、室外行走。
三、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使用相应药物。例如,脑卒中患者如果是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时间窗内符合溶栓指征可考虑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阿替普酶等;对于有脑水肿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药物。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通常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改善病情。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等,改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
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压疮
预防:定时为瘫痪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出汗多或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清洁皮肤并更换床单。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等辅助设备,减轻局部压力。
处理:对于轻度压疮,保持局部清洁,使用溃疡贴等敷料促进愈合;对于重度压疮,需要请外科医生会诊,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2.肺部感染
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鼓励患者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注意防止误吸,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处理:如果发生肺部感染,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如雾化吸入、吸痰等。
3.泌尿系统感染
预防: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尿袋,保持尿管通畅。对于非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鼓励多饮水,定时排尿,保持会阴部清洁。
处理:如果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增加饮水量,必要时更换导尿管等。
五、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瘫痪患者
儿童瘫痪的病因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有关。在康复治疗方面,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游戏化,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例如,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来引导其进行肢体运动训练。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家长的心理支持,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康复护理方法。
2.老年瘫痪患者
老年瘫痪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康复治疗中,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性,康复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多种药物合用而产生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预防,要更加细致,如压疮预防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和防护,肺部感染预防要注意保暖等。
3.女性瘫痪患者
女性瘫痪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生理期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在心理方面,女性可能会因为身体形象改变等原因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4.男性瘫痪患者
男性瘫痪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关注其社会角色和心理变化,鼓励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瘫痪后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