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因素、子宫收缩异常及个体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青春期女性多见原发性;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宫腔粘连等引起,育龄期需警惕继发性,围绝经期要排除其他疾病,了解不同类型痛经成因有助于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一、痛经的定义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二、原发性痛经的成因
(一)前列腺素因素
1.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会合成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前列腺素F?α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时,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尤其是月经第1天分泌量最高,这也是痛经在月经初期较为明显的原因之一。
2.子宫收缩异常:过多的前列腺素会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子宫收缩过强时,子宫腔内压力升高,子宫供血不足,造成子宫缺血缺氧,引发痛经。这种收缩可能会影响到子宫的正常节律,导致子宫不协调收缩,进一步加重疼痛症状。
(二)子宫收缩异常的其他因素
1.子宫位置异常:如子宫过度倾屈(过度前屈或后屈),可能会影响经血的正常排出,导致子宫收缩加强或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痛经。例如,一些女性由于先天发育等原因导致子宫位置过度后屈,月经期间经血排出不畅,子宫为了排出经血会加强收缩,进而引发痛经。
2.个体神经内分泌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部分原发性痛经需与继发性鉴别):虽然原发性痛经一般不伴有盆腔器质性病变,但从神经内分泌角度看,原发性痛经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以及体内一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等的水平变化。此外,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受体内分泌环境影响,雌激素水平变化等也可能参与调节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影响痛经的发生。一般在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这与她们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尚未完全稳定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女性的痛经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或发展为继发性痛经。
三、继发性痛经的成因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1.异位内膜种植与生长: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同样会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例如,异位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形成巧克力囊肿,每次月经时囊肿内出血,导致卵巢增大,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痛经,且这种痛经往往进行性加重,即随着病程延长,痛经症状逐渐加重。
2.炎症与免疫反应:异位内膜出血后,局部会发生炎症反应,吸引免疫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同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子宫腺肌病
1.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腺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在月经周期中,异位的内膜腺体也会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子宫肌层膨胀,子宫张力增高,引起痛经。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患者往往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表现,同时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2.子宫收缩异常: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肌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子宫收缩协调性差,收缩过强且不规则,从而引发痛经。此外,病灶局部的炎症反应等也会加重子宫的疼痛敏感性。
(三)盆腔炎症
1.炎症刺激盆腔组织: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炎症,如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炎症会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在月经期间,盆腔充血状态加重,炎症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痛经。患者除了痛经外,还可能伴有下腹部坠胀、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且盆腔炎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盆腔粘连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痛经。
2.粘连与组织损伤:长期的盆腔炎症可能会引起盆腔组织粘连,粘连会影响盆腔内器官的正常解剖关系和功能,导致子宫位置异常或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加重痛经。例如,盆腔粘连可能会使子宫活动受限,月经期间子宫收缩时受到粘连组织的牵制,引起疼痛。
(四)宫腔粘连
1.宫腔粘连导致经血排出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宫腔粘连,如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后,子宫内膜受损,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月经期间,经血排出受阻,子宫为了排出经血会加强收缩,从而引起痛经。宫腔粘连患者的痛经往往在月经来潮时即出现,且可能伴有月经量减少等表现。
2.子宫缺血缺氧:经血排出不畅导致子宫腔内压力升高,子宫肌层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痛经症状。同时,粘连部位的刺激也会引起疼痛。
四、不同人群痛经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一)青春期女性
1.原发性痛经为主: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与自身内分泌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有关,神经内分泌调节不稳定,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相对较多,容易出现子宫过强收缩而导致痛经。一般在初潮后1-2年内发生,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可能会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或发展为继发性痛经。此阶段女性生活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但如果有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情况,可能会加重痛经症状,因为精神压力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二)育龄期女性
1.继发性痛经需警惕:育龄期女性继发性痛经的发生率相对增加,与该阶段女性可能经历的妊娠、分娩、宫腔操作等有关,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等疾病的发生。例如,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加,从而出现继发性痛经。此阶段女性如果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相关疾病。
(三)围绝经期女性
1.继发性痛经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围绝经期女性痛经需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等。此阶段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生殖系统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也可能出现一些与激素相关的盆腔组织变化,从而引起痛经。同时,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对痛经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总之,痛经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了解不同类型痛经的成因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痛经的女性,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估,以明确病因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