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常见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儿童和青春期起病、女性多见,具发作性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等基本特征,遗传、神经递质、血管、环境等可致发病,有先兆、无先兆及特殊类型等临床类型,靠病史等诊断并与其他头痛疾病鉴别,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药物预防等管理,儿童偏头痛需特殊关注。
一、偏头痛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其基本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二、可能的发病原因
(一)遗传因素
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表明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能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但具体的遗传基因位点等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二)神经递质因素
1.5-羟色胺(5-HT):偏头痛发作时,颅内、外血管的5-HT含量变化可能是重要诱因。当5-HT浓度改变时,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而引发头痛。例如,5-HT受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触发偏头痛发作。
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调节也与偏头痛相关。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疼痛传导通路等,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三)血管因素
颅内、外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在偏头痛先兆期,颅内血管收缩,导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出现视觉、感觉等先兆症状;随后颅外血管扩张,特别是颞动脉等扩张,血管周围组织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引发头痛。
(四)环境因素
1.饮食:某些食物可诱发偏头痛,如富含酪氨酸的奶酪、巧克力,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葡萄酒等。此外,进食过少、饥饿状态也可能诱发偏头痛。
2.睡眠因素: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都可能成为偏头痛的诱因。长期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规律,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神经内分泌等功能,增加偏头痛发作的风险。
3.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促使偏头痛发作。例如,工作压力大、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等导致的情绪波动,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调节途径影响偏头痛的发生。
4.环境刺激:强光、噪音、特殊气味等环境刺激也可能诱发偏头痛。这些刺激因素可通过神经传导通路,影响头部的血管和神经,从而引发头痛症状。
三、偏头痛的临床类型及表现
(一)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
1.先兆症状: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等,也可出现感觉先兆,如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针刺感等,还可能有言语先兆。先兆症状一般持续5~20分钟,逐渐发展至高峰。
2.头痛症状:先兆症状消退后很快出现一侧头部搏动性疼痛,也可波及双侧,疼痛程度为中重度,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患者往往会找安静黑暗的房间躺下休息。
(二)无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偏头痛)
这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偏头痛患者的80%。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头痛多为双侧搏动性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日常活动如行走、爬楼梯等可加重头痛。
(三)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1.儿童周期性综合征:是偏头痛的特殊类型,常见于儿童。如周期性呕吐,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剧烈呕吐,可伴有头痛、面色苍白等;腹型偏头痛,以发作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上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疼痛程度较剧烈,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2.视网膜性偏头痛:多发生于50岁前的人群,为单眼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如视觉缺失、闪光等,随后出现同侧头部疼痛,头痛性质多为搏动性,可伴有恶心、呕吐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头痛的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头痛性质、伴随症状、家族史、诱发及缓解因素等。同时,需要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但在偏头痛发作时可能有面部感觉减退等表现。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引起头痛的疾病,必要时可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二)鉴别诊断
1.紧张型头痛:紧张型头痛多为双侧紧箍样非搏动性头痛,程度为轻至中度,一般不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可因紧张、焦虑等情绪加重,与偏头痛的搏动性、中重度疼痛及伴随症状等有明显区别。
2.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为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疼痛程度更剧烈,呈钻痛或刺痛,可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症状,与偏头痛的表现不同。
3.颅内器质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脑出血、脑膜炎等,可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等明确排除,这些疾病除了头痛症状外,还会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及其他伴随症状,如颅内肿瘤患者可能有进行性加重的头痛、视力下降等。
五、偏头痛的预防与管理
(一)避免诱发因素
1.饮食方面:患者应记录饮食日记,了解自身哪些食物可诱发偏头痛,然后尽量避免食用。例如,明确对巧克力过敏的患者应严格禁食巧克力;对于饥饿容易诱发头痛的患者,应保持规律的进食时间,避免空腹。
2.睡眠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对于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来改善,如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3.心理方面:学会应对压力,可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对于情绪问题较严重的患者,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4.环境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强光、噪音等诱发因素,在头痛发作时,可处于安静黑暗的环境中休息。
(二)药物预防(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对于频繁发作(每月发作≥2次)的偏头痛患者,可考虑使用预防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综合考虑,应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后选用。
(三)儿童偏头痛的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偏头痛在诊断和管理上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儿童头痛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的表现、持续时间等。在预防方面,要关注儿童的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避免儿童承受过度的学习压力等。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药物。例如,对于儿童腹型偏头痛,首先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方法进行干预,若发作频繁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合适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