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炎分非特异性和感染性两类,非特异性好发于特定年龄段女性等,与劳损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胸前疼痛等;感染性多有胸部手术等病史,有全身症状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非特异性需休息、对症或药物治疗,感染性需抗感染或手术治疗。
一、肋软骨炎的定义
肋软骨炎是指胸骨与肋骨连接部位的肋软骨发生的炎症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和感染性肋软骨炎,其中非特异性肋软骨炎较为常见。
二、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相关情况
(一)病因
1.年龄与性别因素: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好发于25-35岁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可能与女性自身的生理结构及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2.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与劳损有关,如长期伏案工作、剧烈运动(像上肢过度活动等)、外伤(胸部受到轻微撞击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后可能引发免疫反应波及肋软骨)等都可能诱发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胸前部位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有时可向肩背部或上肢放射,局部肋软骨可有肿胀、隆起,按压时疼痛可加重,疼痛程度可因活动、咳嗽、深呼吸等而加剧。
三、感染性肋软骨炎的相关情况
(一)病因
1.病史因素:多有胸部手术史、外伤后继发感染等病史,细菌等病原体通过伤口侵入肋软骨引发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由于手术等因素影响,在有胸部手术史的人群中更易出现,不同年龄人群因身体免疫力等差异,感染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二)临床表现
除了局部疼痛、肿胀外,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病情严重时可能影响胸廓的正常活动等。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等方式了解肋软骨部位的情况,如有无肿胀、压痛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帮助排除骨骼的其他病变,如肋骨骨折等,但对于肋软骨炎本身的诊断价值有限,因为肋软骨在X线上不显影。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肋软骨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肋软骨的肿胀等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较好地显示肋软骨炎时肋软骨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一)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1.一般治疗:
休息:减少上肢过度活动等,让胸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加重疼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应避免剧烈跑动等,成年人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伏案等。
对症处理:疼痛较轻时可通过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缓解症状,热敷温度要适宜,避免烫伤,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控。
2.药物治疗:疼痛较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但需注意不同年龄人群的用药禁忌等,儿童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成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遵循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二)感染性肋软骨炎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要确保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不同年龄人群根据其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等。
2.手术治疗:对于感染严重、形成脓肿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