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与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继发性由其他疾病引起,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不良等,诊断靠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包括一般、病因、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
十二指肠炎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十二指肠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饮食不规律、长期酗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因素有关;继发性十二指肠炎可由其他疾病引起,比如反流性食管炎、肝硬化、胆道疾病等。
临床表现
腹痛: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部分患者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可缓解,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规律。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疼痛可能更频繁。
消化不良症状:可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进而影响生活方式,比如导致食欲下降等。
其他: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尤其是长期慢性失血的患者。
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炎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能看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胃镜检查的适应情况不同,一般出现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时考虑进行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所以常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检测方法有尿素酶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等。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对于原发性十二指肠炎,要调整生活方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过酸的食物等,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需要针对性调整,比如长期酗酒者必须戒酒。
病因治疗: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十二指肠炎,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由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要采取措施减少反流;由胆道疾病引起的,要针对胆道疾病进行相应处理。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铝碳酸镁等;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但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诊疗规范,避免不恰当用药对特殊人群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十二指肠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病,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等,用药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肠道有较大刺激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患十二指肠炎时,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孕妇:孕妇患十二指肠炎需要特别谨慎,用药要非常小心,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先尝试非药物的生活方式调整,如饮食调整等,如果必须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