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由椎间盘退变、损伤(包括积累性损伤和急性损伤)、遗传因素、妊娠、腰部发育异常导致,椎间盘退变随年龄增长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抗负荷能力下降,损伤包括长期反复外力致轻微损害及突然腰部外伤,遗传有易感性,妊娠时激素变化等致腰部负担加重,腰部发育异常使应力分布改变致椎间盘受压不均易退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逐渐发生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下降。例如,成年人3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出现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降低,椎间盘变薄,其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发生突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是腰椎间盘突出较为常见的内在因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增加发病风险;男性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也是不可避免的,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退变程度。
损伤
积累性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比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如农民、搬运工等,腰部需要频繁地弯曲、扭转,椎间盘受到的压力较大,容易发生退变和突出。这类人群由于工作性质,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应力不均匀,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急性损伤:在未有明显退变的情况下,突然的腰部外伤,如腰部受到撞击、摔倒等,也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例如,腰部突然遭受暴力冲击,使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超过了纤维环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青壮年人群如果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就需要警惕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比如运动爱好者在剧烈运动时腰部受伤,或者车祸等意外导致腰部受伤,都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那么其亲属发病的风险可能会高于普通人群。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影响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和突出。但遗传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也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妊娠: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椎间盘的韧带松弛,同时子宫增大,体重增加,腰部的负担加重,腰椎的前凸增加,改变了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从而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腹部膨隆,身体重心前移,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腰部会不自觉地向前挺,这就使得腰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产后如果恢复不当,也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
腰部发育异常:先天性腰椎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峡部裂等,会使腰椎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导致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匀,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和突出。例如,腰椎骶化是指第5腰椎部分或全部与骶骨融合,这种结构异常会改变腰椎的正常力学结构,使椎间盘受到异常的应力,长期下来就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这类人群在青少年时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和腰部负荷增加,发病风险会逐渐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