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由强大暴力引起,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护骨骺,老年防骨质疏松等,女性孕期哺乳期要考虑特殊影响,男性重体力劳动后要逐步恢复工作。
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压痛,踝关节活动受限,可能有畸形等表现。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能初步了解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是常用的初步诊断方法。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包括后踝骨折的移位程度、关节面的情况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对于判断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损伤等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骨折块较小且关节面平整的情况。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
2.手术治疗
适应证: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不平整、累及关节负重面等情况。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
手术方式: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
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
术后早期主要进行患肢的消肿、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例如,踝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可以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以防止膝关节僵硬。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可以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同时,开始部分负重训练,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重量。
3.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后)
进行全面的踝关节功能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平衡板、软垫等进行,步态训练要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姿势和步态。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更加注重保护骨骺。手术中要尽量减少对骨骺的损伤,康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肢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防止出现生长发育畸形等问题。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康复训练。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相对较慢。治疗中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康复过程中要缓慢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同时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如果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发生三踝骨折,治疗时要考虑到药物等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非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小的固定方式,手术治疗时要谨慎使用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药物。康复过程中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
4.男性患者
男性患者如果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在骨折愈合后恢复工作时要注意逐渐增加活动强度,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伤。同时,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尽快恢复踝关节功能,以适应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