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先进行术前准备包括评估患者病史等并检查及患者禁食禁水、皮肤准备,手术操作有麻醉、摆体位、建通道、摘除突出椎间盘、冲洗缝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等并进行康复指导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制定。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等,进行体格检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需考虑其身体基础状况。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需提前评估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女性患者若处于特殊生理期,可能需要调整手术时间等。同时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这会影响术后康复计划的制定。
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MRI等,明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等情况,以确定手术方案。
2.患者准备
患者需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术前6-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术前4小时禁饮清流质。
进行皮肤准备,清洁手术区域皮肤,范围要足够,一般包括腰部及周围部分皮肤。
二、手术操作过程
1.麻醉
通常可选择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时,通过在手术部位周围注射局麻药物,使手术区域痛觉消失,同时给予患者镇静药物,让患者处于清醒但舒适的状态;全身麻醉则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疼痛和不适。对于儿童患者,全身麻醉需特别注意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精确计算,以确保安全。
2.体位摆放
患者一般取俯卧位,在腹部垫枕,使腰部充分暴露且处于过伸位,这样有利于手术操作,使椎间盘突出部位更易显露。要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避免压迫神经血管等。
3.建立通道
经皮穿刺:通过特殊的穿刺针经皮肤穿刺到椎间盘突出部位附近。穿刺过程中要在影像引导下(如C型臂X线透视)进行,确保穿刺准确。
扩张通道:使用扩张套管等器械逐步扩张穿刺通道,建立工作通道,为后续的操作提供空间。
4.摘除突出椎间盘
内镜下操作:通过内镜设备观察椎间盘突出情况,使用相应的器械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摘除。例如,可使用髓核钳等器械将突出的髓核组织夹取出来。在操作过程中要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如神经根等。对于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操作的精细程度要求更高,如老年患者组织可能更脆弱,更需轻柔操作。
5.冲洗缝合
手术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清除残留的组织碎屑等。然后缝合皮肤切口,一般皮肤切口较小,采用可吸收缝线或普通缝线缝合,缝合后覆盖无菌敷料。
三、术后处理
1.术后监测
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需更频繁地监测。同时要观察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等恢复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康复指导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等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例如,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难度;老年患者则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导致损伤。同时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等,避免腰部再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