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时可现暂时性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且缓解后可恢复,有基础心血管病者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有差异,一般无病理性Q波且心电图改变呈暂时性;心肌梗死早期有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急性期T波高耸后倒置加深呈对称性倒置、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现病理性Q波(宽度≥秒深度≥同导联R波的1/4)且有典型演变过程,有基础病史者改变可能不典型,对疑似患者应尽快就医,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低需密切关注心电图,女性心梗常被忽视要提高认识,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并及时就诊。
一、ST段改变
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发作缓解后ST段和T波改变可恢复。不同性别、年龄及生活方式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特点可能相似,但若患者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其ST段改变可能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有差异。
心肌梗死:早期可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这是心肌梗死特征性的ST段改变表现,不同年龄患者ST段抬高的程度可能因心肌厚度等因素略有不同,男性和女性在ST段抬高的心电图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更易被漏诊,因为其ST段改变可能不典型。
二、T波改变
心绞痛:T波改变多为暂时性,可表现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在心绞痛缓解后部分患者T波改变可恢复。对于有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其T波改变可能更易出现且恢复相对较慢,不同年龄患者T波改变的可逆性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慢。
心肌梗死:急性期T波高耸,随后T波倒置且逐渐加深,呈对称性倒置,为缺血、损伤、坏死的演进过程。在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中,心肌梗死的T波改变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略,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影响心电图的典型表现。
三、病理性Q波
心绞痛:一般无病理性Q波出现,因为心绞痛主要是心肌缺血,尚未发生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病理性Q波,Q波宽度≥0.04s,深度≥同导联R波的1/4,这是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年龄患者心肌梗死出现病理性Q波的时间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病理性Q波的时间可能相对较慢,但一旦出现则较为稳定。
四、演变过程
心绞痛:心电图改变呈暂时性,随心绞痛发作与缓解而变化。
心肌梗死:有典型的演变过程,早期ST段抬高,随后出现病理性Q波,最后ST段逐渐恢复,T波倒置逐渐加深后可逐渐变浅等,不同患者的演变过程可能因心肌梗死的面积、部位等因素有所不同,如前壁心肌梗死和下壁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在时间和具体心电图表现上有一定差异。
温馨提示:对于出现胸痛等疑似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尽快就医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更需密切关注心电图变化;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被忽视,应提高对女性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的认识;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