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鉴别是否存在肋骨骨折,可从观察症状表现、进行体格检查、结合受伤史入手。观察症状表现包括受伤部位疼痛(深呼吸等时加剧、局部有压痛)、肿胀、严重时出现畸形(如反常呼吸运动);体格检查需触摸感知有无骨擦感或骨擦音,检查胸廓活动度看受伤侧活动度是否减小;结合受伤史要明确是否有胸部外伤史及了解不同年龄人群相关受伤场景,初步鉴别后应及时就医做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一、观察症状表现
1.疼痛
受伤部位会有明显疼痛,在深呼吸、咳嗽或身体转动时疼痛往往会加剧。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述能力可能有限,需观察其是否有哭闹不止、不愿活动受伤侧胸部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肋骨骨折后的疼痛感受可能有差异,但疼痛都是重要的提示信号。例如,成年人可能能较明确指出疼痛位置,而幼儿可能仅表现出对受伤侧胸部的躲避等行为。
局部可能有压痛,用手按压骨折部位时,患者能感觉到明显的疼痛点。
2.肿胀
骨折部位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积聚。肿胀程度可能因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骨折越严重,肿胀可能越明显。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肿胀可能会逐渐加重,之后随着身体的修复过程逐渐消退。
3.畸形
严重的肋骨骨折可能会导致胸部畸形,例如局部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吸气时骨折处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这种情况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较为常见。不同年龄人群发生畸形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的骨骼柔韧性较好,畸形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严重时也会出现类似的异常胸廓运动。
二、进行体格检查
1.触摸感知
用手触摸胸部受伤区域,感受是否有骨擦感或骨擦音。当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可感觉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对于婴幼儿,由于其骨骼和组织的特点,骨擦感可能不太容易察觉,需要更加仔细和轻柔地进行触摸检查。
2.胸廓活动度检查
检查胸廓的活动度,让患者进行深呼吸,观察受伤侧胸廓的活动情况。正常情况下,两侧胸廓活动度对称,而肋骨骨折患者受伤侧胸廓活动度会减小。不同年龄人群胸廓活动度本身有差异,儿童胸廓相对较柔软,活动度与成年人不同,但骨折后活动度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即受伤侧活动度降低。
三、结合受伤史判断
1.明确受伤原因
了解患者是否有胸部外伤史,如胸部受到撞击、挤压、摔倒等情况。不同的受伤方式导致肋骨骨折的可能性不同。例如,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导致胸部受到较大外力冲击时,肋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对于有明确胸部外伤史的患者,更要高度怀疑肋骨骨折的可能。不同年龄人群的受伤场景不同,儿童可能因意外摔倒、碰撞等受伤,成年人可能因交通事故、工伤等受伤,在结合受伤史时要考虑到这些年龄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
例如,儿童在玩耍时摔倒撞到硬物,就需要考虑肋骨骨折的可能性;成年人在建筑工地工作时被重物挤压胸部,也应警惕肋骨骨折。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的观察、体格检查以及受伤史的结合来初步鉴别是否存在肋骨骨折,但这些方法只是初步的自我鉴别,一旦怀疑有肋骨骨折,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