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分急慢性,病因有胆囊结石梗阻、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等,急性突发右上腹持续剧痛可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等,慢性有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见白细胞等升高及B超等影像学,治疗非手术用抗感染、利胆、支持治疗,手术用于急性穿孔等及慢性保守无效者,预防要饮食调节和积极治基础病,特殊人群中孕妇谨慎用药、儿童避免滥用抗生素、老年综合评估制定方案。
一、定义
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起病急骤,慢性胆囊炎则病程迁延。
二、病因
1.胆囊结石梗阻: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致使胆汁淤积,进而继发细菌感染,此为最常见病因,约80%的急性胆囊炎由胆囊结石梗阻所致。
2.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经胆管逆行入侵胆囊,或由血行传播至胆囊引发感染。
3.胆汁淤积:胆囊排空障碍、胰液反流等可导致胆汁淤积,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增加胆囊炎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胆囊炎: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
2.慢性胆囊炎:症状相对隐匿,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高脂食物后症状易加重。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右上腹有压痛,墨菲征阳性(深压胆囊区时患者因疼痛而屏息)。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3.影像学检查: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胆囊积液等异常征象;CT或MRI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胆囊病变情况。
五、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
抗感染治疗: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控制感染。
利胆治疗: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缓解症状。
支持治疗: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穿孔、坏疽、梗阻加重等情况,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时去除病灶;慢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反复发作时,也可考虑手术。
六、预防措施
1.饮食调节: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食用蔬菜水果,维持胆汁分泌正常。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有胆囊结石等基础疾病者,应定期体检,必要时遵医嘱进行干预,防止结石进一步引发胆囊炎。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发生胆囊炎时,需谨慎用药,优先采用非药物手段缓解症状,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饮食,因孕期用药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诊断时需仔细鉴别,治疗上避免滥用抗生素,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病情允许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
3.老年患者:老年胆囊炎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状况,手术风险较高时需权衡手术获益与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