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由口腔局部因素(牙菌斑牙结石堆积、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刷牙方法不当)和全身因素(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维生素C缺乏)引起针对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需清洁口腔改善局部刺激如洗牙、更换不良修复体、解决食物嵌塞、纠正不当刷牙方法;针对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如血液系统疾病要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内分泌紊乱相关要注重孕期口腔卫生维护待产后改善、维生素C缺乏要补充维生素C,治疗要先明确原因再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综合患者情况考虑治疗方案。
一、明确牙龈出血的原因
牙龈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口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口腔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刺激牙龈导致炎症,引起出血;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刷牙方法不当等也可导致牙龈出血。全身因素如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因孕期激素水平变化易出现牙龈出血)、维生素C缺乏等也会引发牙龈出血。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治疗方法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清洁口腔改善局部刺激
对于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起的牙龈出血,首先要进行洗牙,通过超声波洗牙等方式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一般成年人每年可进行1-2次洗牙维护口腔健康。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若存在不良修复体,需要及时就医更换合适的修复体;对于食物嵌塞,要通过调整牙齿咬合、使用牙线等方式解决食物嵌塞问题,避免长期嵌塞刺激牙龈。
纠正不当刷牙方法,教导正确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避免用力横刷牙龈导致出血加重。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相关牙龈出血
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白血病患者需要到血液科进行化疗等针对性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提升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对于这类患者,在口腔治疗牙龈出血时要特别谨慎,操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牙龈导致出血不止,同时要密切与血液科医生合作,控制全身疾病后牙龈出血情况多可改善。儿童若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出现牙龈出血,家长要更加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严格遵循血液科医生的治疗方案。
2.内分泌紊乱相关牙龈出血
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在孕期要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口腔清洁。待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牙龈炎症多可减轻。但在孕期也不能忽视口腔问题,若牙龈出血严重,可在医生评估下进行简单的局部清洁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
3.维生素C缺乏导致的牙龈出血
对于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补充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西兰花等。对于儿童,要保证其饮食均衡,不挑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C制剂。但要注意儿童补充维生素C制剂需在医生建议的剂量范围内,避免过量摄入。
总之,牙龈出血的治疗要先明确原因,然后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