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药物治疗,儿童需特别注意补液、遵循儿科用药原则,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加强护理。
一、慢性肠胃炎的症状
慢性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慢性炎症,其症状多样,不同人群表现可能因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所差异。常见症状有: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为隐痛、胀痛,部位不固定,一般在脐周或上腹部,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腹痛位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而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感知较迟钝,腹痛程度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与长期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腹泻:可为稀便、水样便,次数不等,有的患者每天数次,有的可能十余次。儿童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需特别关注,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腹泻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等疾病风险,因为腹泻引起的体液丢失可能影响血液循环。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儿童可能因胃肠功能不成熟更容易发生呕吐,且呕吐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呕吐可能引发误吸等危险。
食欲不振: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或食量减少,老年患者则可能因食欲减退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削弱身体抵抗力。
全身症状
乏力:长期慢性炎症消耗身体能量,患者会感觉全身没力气,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老年患者则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消瘦:如果病情迁延不愈,营养吸收障碍,儿童会影响身高、体重的增长,老年患者体重可能明显下降,出现消瘦面容。
二、慢性肠胃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根据不同年龄调整饮食结构,儿童需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防加重胃肠负担;老年患者同样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生活方式方面,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老年患者要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因为生活方式不规律会影响胃肠道功能恢复。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儿童需要良好的睡眠环境以促进身体恢复,老年患者休息有助于机体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尤其儿童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例如,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可能会涉及抗菌药物,但儿童使用需严格评估风险;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可能会用到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这里仅提及药物种类概念。
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肠胃炎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可口服补液盐,同时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因为儿童脱水进展快,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用药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有严重刺激或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肠胃炎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使用某些胃肠道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所以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更弱,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护理,关注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