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按心率分快速性与缓慢性,病因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致电活动异常)及全身性因素(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影响电活动),临床表现轻者有悸、胸闷等,重者可致头晕、晕厥甚至猝死,诊断依靠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老年人易患需定期体检,儿童有基础病需密切观察,女性特殊时期激素变化易致心律失常需相应注意。
一、分类情况
(一)按心率快慢分类
1.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动过速(如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以心房颤动为例,其特征是心房无序颤动,频率可达350-600次/分钟,心室率极不规则。
2.缓慢性心律失常:常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见于运动员等长期运动人群,也可能由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病理情况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不同程度,如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和心室活动各自独立,房室分离)。
二、病因分析
(一)心脏本身病变
1.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肌电活动,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干扰心脏电传导,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2.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先天异常,出生后可能出现电活动传导异常相关的心律失常。
(二)全身性因素
1.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可引起心律失常;高钙血症也可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
2.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加快心肌收缩和代谢,引发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也可能出现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表现。
三、临床表现
(一)轻者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仅有心悸感觉,自觉心脏跳动异常、心慌,或有胸闷不适,但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多在体检或因其他不适检查时发现。
(二)重者表现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头晕、黑矇,是因为心脏泵血不足,脑供血短暂减少;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若未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可记录短时间内心脏电活动情况,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偶发心律失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心脏电生理检查则可更深入了解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传导情况,用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评估。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变,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应定期体检,关注心脏电活动情况,若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及时就医。
(二)儿童
儿童若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日常表现,如是否有呼吸急促、精神差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三)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脏电活动,出现心律失常。生理期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妊娠期需密切监测心脏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