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能与白血病及其他多种因素有关。白血病患者牙龈出血与白血病细胞浸润及血小板减少有关,还常伴发热、贫血等其他症状,血液检查等可助诊断;非白血病因素致牙龈出血中,牙龈炎、牙周炎有局部刺激因素,血液检查无明显异常,去除刺激可改善;维生素C缺乏有饮食缺乏病史,补维生素C可好转;妊娠期牙龈炎有妊娠期病史,分娩后多减轻。出现牙龈出血应及时就医做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不同人群需综合考虑排查原因。
白血病患者牙龈出血的机制
白血病患者出现牙龈出血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牙龈,使牙龈组织中的白细胞大量增殖,导致牙龈肿胀、出血倾向增加;另外,白血病患者往往存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参与止血的重要成分,血小板数量减少会使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等出血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牙龈出血都是白血病引起的。
其他导致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局部口腔因素
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食物残渣、细菌等在牙齿表面堆积形成牙菌斑,进而钙化形成牙结石,不断刺激牙龈,就会出现牙龈出血情况,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常见于口腔卫生习惯不佳的人群。
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症状,多与口腔卫生不良、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牙周炎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随着年龄增长,患牙周炎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全身性因素
维生素C缺乏:长期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会导致维生素C缺乏,引起牙龈出血,这种情况在饮食不均衡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各个年龄均可发生,儿童如果挑食、偏食,容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进而导致牙龈出血。
内分泌紊乱:比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妊娠期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出血,一般在妊娠期间出现,分娩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如何区分牙龈出血是否由白血病引起
白血病相关牙龈出血的特点
白血病导致的牙龈出血往往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贫血(面色苍白、乏力等)、反复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血液检查会发现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降低、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是否为白血病。
非白血病引起牙龈出血的特点
牙龈炎、牙周炎导致的牙龈出血:一般局部口腔检查可发现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血液检查通常无明显的血常规异常,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洗牙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后,牙龈出血症状多可改善。
维生素C缺乏导致的牙龈出血:有明确的饮食缺乏维生素C的病史,血液检查可发现维生素C水平降低,补充维生素C后牙龈出血情况会好转。
妊娠期牙龈炎导致的牙龈出血:有明确的妊娠期病史,除牙龈出血外,牙龈多表现为鲜红色,松软光亮,分娩后牙龈出血症状大多减轻。
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血液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排查牙龈出血原因时都需要综合考虑,例如儿童牙龈出血要询问其饮食情况等,妊娠期女性牙龈出血要考虑妊娠期的特殊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