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时期有相应锻炼方法,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和腹式呼吸训练,缓解期包括五点支撑法、小飞燕运动、游泳锻炼,康复期有臀桥运动进阶版和站立位腰背肌锻炼,不同年龄段患者锻炼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注意事项。
一、急性期锻炼
1.卧床休息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需要卧硬板床,保持仰卧位,这样可以减轻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等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其身体柔韧性较好,但腰椎稳定性相对较弱,卧床休息能避免进一步加重椎间盘的损伤;对于中老年患者,卧床休息有助于让受损的腰椎组织得到初步的修复。
2.呼吸训练
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平卧位,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每次呼吸尽量缓慢深沉,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这种训练可以增强腹部肌肉力量,间接对腰椎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进行,通过呼吸训练调节身体的整体状态,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恢复。
二、缓解期锻炼
1.五点支撑法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每组的次数;中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腰部不适加重。该动作可以锻炼腰背肌肉力量,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2.小飞燕运动
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这种运动同样能锻炼腰背肌,但对于有腰椎严重退变或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要注意运动幅度,避免造成损伤。年轻人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个动作来强化腰背肌,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减小动作幅度,逐步增加强度。
3.游泳锻炼
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锻炼方式。无论是蛙泳还是自由泳,在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重量对腰椎的压力,同时游泳时腰背肌肉需要持续发力来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和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腰背肌力量。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泳方式和运动量,比如儿童可以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浅水区的简单游泳活动,以不疲劳为度;成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进行一定时间的游泳锻炼。
三、康复期锻炼
1.臀桥运动进阶版
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单腿抬起进行臀桥。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一只脚伸直抬起,然后进行臀桥动作,左右腿交替进行,每次抬起的腿坚持3-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对于有一定康复基础的患者可以进行此进阶锻炼,通过单腿抬起增加了对身体平衡和腰背肌稳定性的要求,年龄较大且平衡功能较差的患者要谨慎进行,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
2.站立位腰背肌锻炼
靠墙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背部紧贴墙壁,下颌微收,腹部收紧,双肩后展,坚持3-5分钟,每天进行3-4次。这种锻炼可以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有助于巩固腰背肌力量,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在站立时进行这样的锻炼,但对于老年人要注意站立的时间和平衡,避免因站立时间过长导致头晕等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