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手术一般先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患者评估和手术区域准备,再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手术操作按切口选择、肌腱显露、肌腱吻合进行,术后要进行合适固定并开展康复训练,具体因部位、个体差异有别,需精准操作和个性化处理。
患者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等,还会进行体格检查,明确肌腱断裂的部位、范围等情况。同时,会安排相关辅助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更精准地了解肌腱断裂的具体状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评估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关注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以确保手术能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血糖控制情况,因为高血糖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手术区域准备:通常会对手术部位进行皮肤准备,包括清洁、消毒等操作,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麻醉方式选择
局部麻醉:适用于一些较小范围的肌腱断裂手术,对于儿童患者,局部麻醉相对更安全,能减少全身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但要注意儿童的配合度,必要时可能需要辅助镇静等措施。
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对于较大范围的肌腱断裂手术或儿童不配合的情况,可能会选择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操作过程
切口选择:根据肌腱断裂的部位来选择合适的切口。例如,手部屈肌腱断裂,可能会在手掌或手指侧方做适当长度的切口,以暴露断裂的肌腱。
肌腱显露: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层次,逐步显露断裂的肌腱。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过多损伤。
肌腱吻合:将断裂的肌腱两端进行对合,然后采用合适的缝合方法进行缝合。常用的缝合方法有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例如,常用的Kessler缝合等方法,能使肌腱断端良好对合,保证肌腱愈合的质量。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肌腱较细等特点,缝合时要更加精细,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和方法,以确保肌腱愈合后的功能恢复。
术后处理及康复
术后固定
术后会根据肌腱断裂的部位和缝合情况进行适当的固定。例如,手部屈肌腱断裂术后通常会将手指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保持肌腱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肌腱愈合。固定时间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2-4周左右,但不同患者因年龄、损伤程度等因素会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的固定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术后早期开始进行一些被动的康复训练,防止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例如,对于手部肌腱断裂术后,在固定期间可以由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帮助进行手指的屈伸等被动活动。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肌腱再次损伤。
后期康复:随着肌腱愈合情况的逐渐好转,逐步增加主动的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如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以促进肌腱功能的恢复和肢体功能的重建。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和强度会有所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相对温和,有基础病的患者要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肌腱断裂手术的具体操作会因肌腱断裂的部位、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所不同,在整个手术及术后恢复过程中,都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的操作和个性化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