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原发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分1型和2型)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有不同临床表现,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病毒学、血清学)诊断,治疗用抗病毒药物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感染有不同情况需关注。
一、定义与常见类型
疱疹病毒原发是指人体首次感染疱疹病毒所引发的相关病理过程。常见的疱疹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等。单纯疱疹病毒分为1型(HSV-1)和2型(HSV-2),HSV-1原发感染常表现为口唇疱疹等;HSV-2原发感染多与生殖器疱疹相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则引起水痘。
二、临床表现
HSV原发感染:HSV-1原发感染时,患者可能在口唇、口角等部位出现集簇性小水疱,伴有疼痛、瘙痒、局部灼热感等,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病程约1-2周。HSV-2原发感染时,生殖器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也较为常见。
VZV原发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水痘,多见于儿童,起病较急,先有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等不同阶段的皮疹,皮疹可分批出现,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面部多见,瘙痒明显。
三、诊断方法
病史与临床表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接触史、发病过程等,结合典型的皮疹表现进行初步诊断。例如,口唇部位集簇性水疱伴疼痛要考虑HSV-1原发感染可能,生殖器部位相应皮疹结合性接触史要考虑HSV-2原发感染可能,儿童出现向心性分布的水痘样皮疹考虑VZV原发感染。
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采取水疱基底组织、疱液等标本进行涂片、培养或核酸检测等。如单纯疱疹病毒的培养分离,若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可明确诊断;核酸检测可快速、准确检测出疱疹病毒的核酸序列。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若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原发感染。例如,检测VZV的IgM抗体阳性有助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的诊断。
四、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抗病毒药物:对于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常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阿昔洛韦能抑制疱疹病毒DNA聚合酶,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但需注意不同疱疹病毒感染所选用的具体抗病毒药物可能有差异,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对于局部皮疹,保持清洁,避免继发感染等。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疱疹病毒原发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可能相对成人更易加重,如水痘患儿可能出现高热、皮疹泛发等情况。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儿童搔抓皮疹导致继发感染,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皮疹变化等。
孕妇:孕妇感染疱疹病毒原发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如HSV-2原发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早产、新生儿疱疹等。孕妇若怀疑疱疹病毒原发感染,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胎儿风险并给予相应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后恢复可能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如HSV感染可能导致眼部并发症等。老年人感染后应更加注重休息,加强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进行抗病毒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