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血管、血液、糖尿病、传染病等)及口腔局部(牙齿位置等),术前准备好器械并让患者清洁口腔取舒适体位消毒,按拔牙部位选麻醉并操作,用牙龈分离器分离牙龈,选合适牙挺挺松牙齿,选对应牙钳拔除,拔出后检查牙根,处理牙槽窝止血,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观察症状,孕妇4-6月拔牙相对安全,老年患者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控血糖。
一、术前评估
1.全身状况评估: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血液系统疾病(如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传染病史等,以评估拔牙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一般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方可拔牙;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先纠正凝血状态。2.口腔局部评估:检查拟拔牙齿的位置、形态、与邻牙关系,拍摄X线片了解牙根形态、牙槽骨情况及与邻牙、下颌管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判断拔牙难度。
二、术前准备
1.器械准备:准备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等拔牙器械,并检查器械是否完好。2.患者准备:让患者清洁口腔,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铺巾,一般采用2%碘酊消毒手术区域皮肤,75%乙醇脱碘。
三、麻醉
1.麻醉选择:根据拔牙部位及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例如,前牙拔除多选用局部浸润麻醉,下颌磨牙拔除常选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2.麻醉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准确注射麻醉药物,待患者感觉相应区域麻木后开始拔牙操作。
四、分离牙龈
用牙龈分离器沿牙颈部与牙龈之间插入,紧贴牙面将牙龈逐渐与牙颈部分离,目的是避免拔牙时牙龈撕裂,减少术后出血及感染风险。
五、挺松牙齿
1.牙挺选择:根据牙齿情况选择合适的牙挺,如直挺、弯挺等。2.挺动方法:将牙挺挺刃置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以牙槽嵴为支点,通过旋转、楔入、撬动等动作逐步使牙齿松动,操作时要注意挺动方向,避免损伤邻牙及周围组织。
六、拔除牙齿
1.牙钳选择:根据拟拔牙齿类型选择相应牙钳,如上颌前牙用上颌前牙钳,下颌磨牙用下颌磨牙钳等。2.拔牙操作:将牙钳夹紧患牙,沿牙长轴方向缓慢摇动、扭转或牵引,逐步将牙齿拔除,拔除过程中要保持稳、准,避免暴力操作导致牙槽骨骨折等并发症。
七、拔牙后处理
1.检查牙根:拔出牙齿后检查牙根是否完整,若有断根需进一步处理。2.牙槽窝处理:用刮匙搔刮牙槽窝,去除残留的肉芽组织、碎骨片等,然后用纱布卷压迫牙槽窝止血,嘱患者咬紧纱布卷30~40分钟。3.创口包扎:必要时用棉球或纱布覆盖创口并包扎,以保护创口、减少出血。
八、术后医嘱
1.饮食注意: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2小时后可进温凉软食,避免食用过热、过硬食物刺激创口。2.口腔护理:术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避免创口内血凝块脱落导致出血,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症状观察:告知患者注意观察创口出血、疼痛情况,若出现明显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复诊。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妊娠4~6个月时拔牙相对安全,术前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术后注意休息,避免感染。
老年患者:常伴有全身基础疾病,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预防感染,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糖尿病患者:术后需注意血糖控制,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创口感染,按医嘱规律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