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发生后首先要保持冷静休息,观察症状,及时就医后医生会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并通过实验室、胃镜、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评估,然后针对溃疡病出血、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其他原因出血等不同病因进行治疗,日常要调整饮食、生活方式,注意休息、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来护理预防。
一、初步急救处理
1.保持冷静与休息:患者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保持安静,最好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适当抬高,这样有利于脑部供血,避免站立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出血进一步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因哭闹等导致腹压升高使出血情况恶化。
2.观察症状:密切观察呕血、黑便的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如意识、面色、心率、血压等。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要及时呼叫急救人员。
二、及时就医评估
1.详细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是否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近期是否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抗凝剂等可能引起胃出血的药物,以及出血的具体表现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询问近期是否有感染、饮食不当等情况。
2.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情况,如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等。同时检查生命体征,评估休克的程度。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情况,判断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排查凝血障碍相关的胃出血原因。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特点准确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胃内病变情况,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一般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尽早进行。但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谨慎操作。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等,对于诊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可能有帮助,还可排除其他导致胃出血的腹部病变。
三、针对病因的治疗
1.溃疡病出血:如果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会根据情况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可以促进溃疡面的止血和愈合。同时,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会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轻度出血的患者,可采取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如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对于出血较急且量大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如套扎、硬化剂注射等)或外科手术治疗。儿童患者如果是因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治疗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
3.其他原因出血:如果是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胃出血,会停用相关药物,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四、日常护理与预防
1.饮食调整:在出血活动期需禁食,出血停止后可逐渐给予温凉、清淡的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粗糙的食物。儿童患者的饮食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避免食用过硬、过烫、刺激性强的食物。
2.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熬夜。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如消化性溃疡患者要定期复查胃镜,肝硬化患者要定期监测肝功能、门静脉压力等指标。
胃出血是较为严重的情况,一旦发生应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以减少胃出血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