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前者分两型且可潜伏神经节复发,后者初次致水痘后潜伏神经节可致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致疱疹机制是在细胞内复制致病变坏死,与细菌感染在临床表现(细菌感染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伴脓性分泌物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血常规白细胞等变化不同;疱疹病毒感染局部水疱为主,全身症状轻,血常规变化不同)和实验室检查(病毒学检查可检疱疹病毒,细菌学检查可检细菌等)有区别,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感染疱疹需不同关注,免疫力低下人群要通过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一、疱疹相关病毒及感染特点
1.常见疱疹病毒类型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HSV-1多引起口唇周围等部位的疱疹,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例如与感染者共用餐具、亲吻等可能会感染。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生殖器疱疹等。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劳累、熬夜等情况,病毒会被激活,导致疱疹复发。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多见于儿童,儿童接触病毒后,病毒可在体内大量复制,引起全身出疹等症状。之后病毒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毒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单侧疱疹,伴有明显神经痛。
2.病毒感染导致疱疹的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皮肤或黏膜等部位的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的病变、坏死等,从而形成疱疹的典型表现,如水疱等。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但部分病毒可逃逸免疫系统的清除而潜伏下来,待时机成熟再次引发疾病。
二、与细菌感染导致疾病的区别
1.临床表现差异
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局部表现多有红、肿、热、痛较为明显,可能伴有脓性分泌物等。例如细菌性皮肤感染引起的疖肿,局部红肿热痛更突出,可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而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主要表现为水疱,水疱内容物初期清亮,后期可能混浊,但一般没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疼痛特点也与细菌感染不同,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可能与神经受累有关,如带状疱疹的神经痛较为剧烈。
全身症状方面,细菌感染常可引起高热、寒战等较为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检查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而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全身症状相对较轻,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2.实验室检查区别
病毒学检查:可以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到疱疹病毒的存在。例如采用PCR技术检测疱疹病毒的核酸,可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以及具体的病毒类型。
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感染,可通过脓液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方法,发现相应的细菌,如革兰阳性或阴性菌等,培养可得到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等。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感染疱疹病毒,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后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可能出现病情进展较快等情况。而老年人感染疱疹病毒,如带状疱疹,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需要更加注重早期的干预和护理。在生活方式方面,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疱疹病毒,所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疱疹病毒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