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可能致猝死,其因冠脉急性持续缺血缺氧致心肌坏死,早期心室颤动是入院前主要死因,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等更易猝死、中青年因对严重性认识不足等易猝死,不同性别方面男性风险略高、女性易被漏诊误诊等,生活方式上吸烟饮酒者及缺乏运动者猝死风险增高,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心肌梗塞后猝死风险大幅升高。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中,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心肌梗塞发生时,心肌的正常电活动紊乱,容易引发心室颤动这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心室颤动会使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重要脏器如大脑等迅速缺血缺氧,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就会很快导致猝死。据相关研究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猝死的概率约为5%-15%左右,具体概率会因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
不同年龄人群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发生心肌梗塞后,心脏的应激和代偿能力更弱,更容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而且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梗塞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增加猝死风险。
中青年:中青年发生心肌梗塞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平时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可能对心肌梗塞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就医不及时等情况更容易发生猝死。例如一些中青年心肌梗塞患者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在心肌梗塞发作初期没有及时察觉或就诊,从而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导致猝死。
不同性别方面的差异
男性:一般来说,男性发生心肌梗塞导致猝死的风险相对略高于女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男性由于生活方式等因素,如更多吸烟、饮酒、压力大等,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心肌梗塞的病因,从而增加猝死可能性。
女性:女性心肌梗塞发生猝死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女性心肌梗塞往往更易被漏诊或误诊,因为女性心肌梗塞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导致救治不及时而发生猝死。而且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心肌梗塞后猝死风险也相应升高。
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吸烟饮酒者: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这两类人群发生心肌梗塞后猝死风险明显增高。例如长期吸烟的人,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往往比不吸烟者更严重,在心肌梗塞发生时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猝死。
缺乏运动者:缺乏运动的人容易肥胖、血脂异常等,肥胖和血脂异常是心肌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缺乏运动导致身体代谢功能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心肌梗塞后猝死的可能性。
有病史人群情况
有冠心病病史者:本身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群,再次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很高,而且发生心肌梗塞后猝死风险也大幅增加。因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等病变,心肌更容易因为供血不足发生梗塞,且心脏的电稳定性更差,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高血压会使心脏后负荷增加,长期高血压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糖尿病会引起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这两类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很多,而且心肌梗塞后猝死风险也显著升高。例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等,会影响心脏的神经调节,导致心律失常发生,增加猝死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