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医学上称骨赘是人体骨骼退行性改变等出现的骨质增生,其形成与年龄、劳损、外伤、疾病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并各有相关表现,儿童少发、女性更年期后易患、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病,了解其相关情况有助于认识预防骨刺相关疾病。
骨刺医学上称为骨赘,并不是骨头上真正长了刺。它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现象,是人体骨骼发生退行性改变等情况时出现的骨质增生。
一、骨刺形成的原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骨骼会出现退行性改变。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机体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来代偿,从而形成骨刺。例如,老年人的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相对更容易出现骨刺,这与长期的关节使用导致的磨损有关。
2.劳损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使用关节的人群,关节受到的压力和磨损较大。像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颈椎容易出现骨刺,这是因为颈椎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椎体之间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机体通过骨质增生来增加椎体间的接触面积,维持颈椎的稳定性。
3.外伤因素:曾经有过关节部位外伤的人,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质增生形成骨刺。比如关节骨折后,骨折部位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的骨质增生。
4.疾病因素:一些关节疾病也会促进骨刺的形成,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关节的炎症和破坏,进而引发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二、骨刺好发的部位及相关表现
1.颈椎部位:颈椎骨刺比较常见,当骨刺刺激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结构时,可能会出现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头部的供血,导致头晕、视力模糊等表现。例如,一位长期伏案工作的中年女性,出现颈部疼痛并放射至右手的麻木,经检查发现颈椎有骨刺形成。
2.腰椎部位:腰椎骨刺也较为多见,当骨刺刺激到腰部的神经时,会引起腰部疼痛,疼痛可能会向下肢放射,出现下肢的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比如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可能会出现腰椎骨刺,导致腰部及下肢不适。
3.膝关节部位:膝关节骨刺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上下楼梯时疼痛往往会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膝关节可能会出现畸形等改变。例如,一位60多岁的老人,膝关节疼痛多年,活动不灵活,检查发现膝关节有骨刺形成。
三、特殊人群的骨刺情况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一般较少出现骨刺,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代谢和修复能力较强。但如果有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会出现类似骨质增生的改变,但相对非常罕见。对于儿童,主要是关注正常的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外伤等导致骨骼异常改变的情况。
2.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骨骼的钙流失加快,关节更容易出现退行性改变,相对男性更容易出现骨刺相关问题。女性在更年期后要注意钙的补充,适当进行关节的保健运动,如游泳等,以减少骨刺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3.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骨骼和关节的状态,容易促进骨刺的形成或加重骨刺相关的症状。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的功能,进而影响关节的营养供应和感觉功能,可能会使骨刺相关的不适症状加重。
总之,骨刺是骨骼的一种病理性增生现象,了解其形成原因、好发部位及不同人群的特点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预防骨刺相关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