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膝盖疼常见原因包括运动损伤(如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跑步姿势问题(步幅过大或过小、落地方式不正确)、膝关节退变(年龄因素、体重因素)及其他原因(鞋子不合适、热身不充分)。
运动损伤
肌肉拉伤:跑步过程中,腿部肌肉突然剧烈收缩或过度拉伸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常见的如股四头肌、腘绳肌等,会引起膝盖周围疼痛,尤其在跑步时疼痛明显,休息时可能有所缓解,但活动时会加重。例如,突然加速或变向时,肌肉承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拉力就容易拉伤。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运动强度较大时更易出现,而老年人肌肉弹性相对较差,也有一定风险。
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有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等。跑步时如果遭遇外力撞击、扭转等情况,可能导致韧带损伤。比如前交叉韧带损伤,会感觉膝盖有明显的错动感,疼痛较为剧烈,影响跑步时的膝关节稳定性。对于经常参加高强度跑步运动的人群,韧带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在运动中遭遇外力的概率可能因运动方式等略有不同,但总体都需注意防范。
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结构,起到缓冲和稳定关节的作用。跑步时膝关节的扭转、挤压等动作可能导致半月板损伤,表现为膝盖疼痛、肿胀,有时还会出现卡顿现象。长期跑步且跑步姿势不当的人群,如跑步时膝关节过度内旋或外旋,更容易发生半月板损伤。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本身的退变也会增加损伤风险。
跑步姿势问题
步幅过大或过小:步幅过大时,膝关节在着地瞬间承受的冲击力增大,容易对膝盖造成损伤;步幅过小则可能影响跑步的效率,但相对来说对膝盖的直接冲击力可能稍小,但长期步幅过小也可能因肌肉发力方式改变等导致膝盖不适。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如果跑步姿势不当,都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年轻人追求速度可能不自觉增大步幅,老年人若跑步时步幅不合适也会影响膝盖。
落地方式不正确:跑步时应该用前脚掌或脚跟轻触地面,如果全脚掌重重着地,会给膝盖带来较大的冲击力,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膝盖疼痛。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正确的落地方式都会增加膝盖的负担,比如年轻人运动热情高,容易忽视落地方式,老年人关节退变基础上,不正确落地方式更易引发疼痛。
膝关节退变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软骨磨损后,跑步时膝关节之间的摩擦增加,就会出现疼痛。一般40岁以上人群膝关节退变的概率逐渐增加,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膝关节退变可能相对更早或更严重一些。
体重因素: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跑步时膝盖承受的压力比正常体重时更大,容易加速膝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变,从而引起疼痛。不同体重的人群跑步时膝盖受力不同,肥胖人群跑步时膝盖疼的概率相对较高,无论男女,体重超标都对膝关节不利。
其他原因
鞋子不合适:穿着鞋底过硬、过软或支撑性不好的鞋子跑步,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结构,导致膝盖受力不均,引起疼痛。不同脚型的人对鞋子的需求不同,比如高弓足或扁平足的人,如果鞋子不合适,更易在跑步时出现膝盖问题,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鞋子不合适而受到影响。
热身不充分:跑步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肌肉、关节等没有活动开,突然进入跑步状态,膝关节周围的肌肉不能很好地发挥缓冲等作用,容易导致膝盖受伤疼痛。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跑步前都应该进行适当的热身,比如快走、动态拉伸等,以降低膝盖受伤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