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术后康复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进行腕关节活动度和手指小范围屈伸训练;中期逐渐增加手指活动范围并进行轻负荷抗阻训练;后期开展精细动作和力量强化训练,康复中要定期复查、循序渐进,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周)
1.腕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防止腕关节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方法:患者可主动进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每天进行3-4次,每次屈伸可缓慢进行,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辅助进行轻柔的腕关节屈伸活动,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引起患儿疼痛和损伤。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血液循环可能较差,更要注重早期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况。
2.手指小范围屈伸训练
目的:避免手指肌腱粘连,维持手指的基本活动功能。
方法:在受伤手指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受伤手指的小范围主动或被动屈伸。例如,对于拇指肌腱断裂,可进行拇指的小幅度屈伸,每次每个手指屈伸5-8次,每天3-4组。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下降,可适当增加被动屈伸的轻柔程度和次数,但要保证不造成二次损伤。
二、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6周)
1.逐渐增加手指活动范围训练
目的:进一步扩大手指的活动度,为后期的功能恢复做准备。
方法:随着伤口的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手指屈伸的幅度。可以使用健侧手指辅助患侧手指进行活动,如用健手握住患手手指,缓慢地向各个方向活动,每次活动时间可延长至10-15秒,重复15-20次,每天进行3-4次。对于运动员等生活方式较为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对手指功能要求较高,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活动范围的训练,但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
2.抗阻训练(轻负荷)
目的:增强手指肌腱周围肌肉的力量,为后期的正常功能恢复提供力量基础。
方法:使用弹力带等轻负荷的阻力工具进行手指的抗阻训练。例如,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手握住弹力带另一端,进行手指的屈伸抗阻,每次抗阻保持5秒左右,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肌肉力量较弱,应选择更轻的阻力,如用较细的弹力带或降低弹力带的拉力程度,同时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以促进肌肉力量的发展。
三、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以上)
1.精细动作训练
目的:恢复手指的精细功能,如捏取小物体等,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
方法:可以进行捡豆子、捏橡皮泥等精细动作训练。每天进行2-3次,每次训练10-15分钟。对于有手部旧疾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加重关节的损伤。同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2.力量强化训练
目的:进一步增强手指肌腱和肌肉的力量,使手指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方法:可以进行握力器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从较轻的阻力开始,每次训练握20-30次,每天3-4组。随着力量的逐渐恢复,可增加阻力的程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衰退较为明显,要根据自身的力量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避免因力量过大导致肌腱再次损伤。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根据肌腱愈合情况和自身恢复状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同时,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造成再次损伤。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