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具膝关节软骨退变磨损伴骨质增生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病因含年龄、肥胖、创伤、遗传、过度使用等,临床表现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药物(减轻体重、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手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应避免加重膝关节负担动作、肥胖人群需减重、有创伤史人群要保护膝关节及检查、儿童罕见需排查其他疾病。
一、定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磨损,伴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属于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及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综合征。
二、病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发生退变、磨损,中老年人群是高发群体,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
2.肥胖因素:体重过重会显著增加膝关节的负重,长期过大的压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肥胖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3.创伤因素:既往有膝关节创伤史,如骨折、半月板损伤等,会破坏关节正常结构,增加日后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几率。
4.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可能存在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个体患病风险相对增加。
5.过度使用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剧烈运动(如运动员)等,会使膝关节过度磨损,易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三、临床表现
1.膝关节疼痛:早期多为活动后疼痛,休息可缓解,随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
2.关节肿胀:由于炎症反应、滑膜增生或关节内积液等原因,可导致膝关节肿胀。
3.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膝关节屈伸困难,活动时可能出现卡顿、绞锁等现象,严重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功能。
4.畸形:病情晚期可出现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影响肢体外观及功能。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加重及缓解因素等情况。
2.体格检查:观察膝关节外观有无肿胀、畸形等,检查压痛部位、关节活动度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典型表现,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结构的病变情况,对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治疗:
减轻体重: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降低膝关节负重。
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可改善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
康复训练: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改善关节功能。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但需遵循相关用药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膝关节置换术等,以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蹲跪、爬山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动作,日常可选择散步等适度运动保护膝关节;定期监测膝关节情况,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肥胖人群:需积极通过健康方式减重,如合理饮食搭配、规律运动等,减轻膝关节压力;定期评估膝关节状态,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展。
有创伤史人群: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护,避免再次受伤,定期进行膝关节相关检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
儿童:儿童罕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若儿童出现膝关节相关不适症状,需排查是否为其他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导致,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