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一般治疗涵盖监护、液体复苏与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有抑制胰腺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等;内镜治疗用于胆源性胰腺炎解除梗阻;手术针对特定适应证及采用相应术式。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妊娠期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需分别关注其病情特点与治疗中的特殊要求。
一、一般治疗
(一)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等,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不同年龄患者监护重点有所差异,儿童需特别关注水电解质平衡及器官功能发育情况;老年患者则要注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监测。
(二)液体复苏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血压、心率等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比如对于存在休克风险的患者,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等。不同年龄人群对液体复苏的耐受性不同,儿童补液需更加精准,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不良后果;老年患者要考虑心功能情况,防止补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
(三)营养支持
早期一般采用肠外营养,病情稳定、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对于儿童患者,营养支持要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摄入。
二、药物治疗
(一)抑制胰腺分泌
1.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如奥美拉唑等,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抑制胰腺的内外分泌,减少胰液分泌。
(二)抑制胰酶活性药物
如加贝酯等,可抑制胰蛋白酶等胰酶的活性,减轻胰腺自身消化。但药物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
三、内镜治疗
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在适当时机可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内镜技术,解除胆道梗阻等病变。例如当患者存在胆总管结石等胆道疾病时,ERCP可取出结石,缓解胆道梗阻,从而治疗急性胰腺炎。但内镜治疗有一定的操作风险,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进行操作,不同年龄患者操作时需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操作方案。
四、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胰腺坏死感染经内科治疗无效。
2.伴有胆总管梗阻或胆道感染等情况经内镜治疗无效。
3.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大出血等。
(二)手术方式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如坏死组织清除术、胆道引流术等。手术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大,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术后要注重营养支持和器官功能恢复;老年患者术后要加强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急性胰腺炎
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但病情变化快。在治疗中要尤其注意液体平衡和营养支持,避免因补液不当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对于可能的病因,如先天性胆道畸形等,要积极排查和处理。
(二)老年急性胰腺炎
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药物选择要避免加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术后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三)妊娠期急性胰腺炎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较为罕见,但处理较为复杂。治疗时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液体复苏和营养支持要考虑胎儿的需求,药物使用需谨慎评估其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