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是心包脏层与壁层因感染、自身免疫、理化等多种因素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性(常见病毒、细菌、结核等感染累及心包)和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创伤、药物不良反应等致心包炎症),临床表现有胸痛等症状及心包摩擦音体征,检查通过心电图可见ST段等改变、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包积液、血液检查有炎症指标或自身抗体异常,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及检查并排除类似疾病,治疗针对病因及对症,大量积液需心包穿刺,特殊人群中儿童感染病因常见用药遵儿科原则,老年人兼顾基础疾病,孕妇检查治疗权衡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急性心包炎是心包脏层与壁层发生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由感染、自身免疫、理化等多种因素引发,炎症反应致使心包膜出现渗出、疼痛等病理改变。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常见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核分枝杆菌等感染累及心包,从而引发炎症。例如,病毒感染常为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尤其在病毒性心肌炎基础上易并发急性心包炎。
(二)非感染性因素
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此类疾病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心包导致炎症;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心包),肿瘤细胞浸润心包引发炎症;创伤(胸部外伤等),外伤直接损伤心包引发炎症;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使用后可能诱发心包的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多数患者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尖锐性,可放射至颈部、左肩等部位,还伴有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若为结核性心包炎,还可能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二)体征
典型体征为心包摩擦音,呈搔抓样粗糙音,多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明显,是急性心包炎较为特异的体征。
四、检查方法
(一)心电图
可见ST段抬高、T波改变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心包炎心电图表现有一定差异,如病毒性心包炎常出现ST段弓背向下抬高。
(二)超声心动图
能发现心包积液等情况,可明确心包积液的量及分布,是诊断心包积液及评估病情的重要检查手段。
(三)血液检查
感染性病因导致的急性心包炎,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如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明显升高;自身免疫性病因所致者,可检测到自身抗体等异常。
五、诊断
依据患者胸痛等典型症状、心包摩擦音体征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同时需排除心肌梗死、胸膜炎等类似疾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六、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者给予相应抗感染药物,非感染性者针对原发病处理,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者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对症治疗缓解胸痛等症状,少量心包积液可自行吸收,大量积液时可能需考虑心包穿刺等处理以缓解心脏压塞症状。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及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感染性病因相对常见,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心包炎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细致观察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二)老年人
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症状的影响,治疗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因治疗急性心包炎而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三)孕妇
诊断时需权衡检查对胎儿的影响,如超声心动图相对安全,而某些有创检查可能对胎儿有风险;治疗时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致畸或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