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需依据血清学指标(自身抗体阳性、转氨酶明显升高且病程超6月)、肝脏组织学检查(界面性肝炎等特征)及排除其他肝病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靠血清学指标(AMA阳性、ALP和GGT明显升高)、肝脏组织学检查(小叶间胆管炎等特征)及排除其他胆管疾病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通过影像学检查(ERCP或MRCP见胆管串珠样改变)、血清学指标(部分自身抗体阳性、ALP和GGT升高)及排除其他胆管疾病诊断。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1.血清学指标
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LKM-1)等自身抗体阳性具有重要提示意义。例如ANA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一般ANA滴度≥1:80时有临床意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通常ALT和AST水平可升高至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且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
2.肝脏组织学检查
肝脏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碎屑样坏死)、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通过肝穿刺活检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其可以明确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等情况。对于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同样适用,但需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在操作时要确保安全,减少并发症风险。
3.排除其他肝病
需要排除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其他可导致肝损伤的疾病。例如通过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询问患者用药史和饮酒史来排除药物性肝损伤和酒精性肝病等情况。
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
1.血清学指标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重要血清学特征,其中AMA-M2亚型阳性率最高且特异性强。一般AMA滴度≥1:40时有临床意义。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升高,通常可升高至正常上限的2-5倍以上。
2.肝脏组织学检查
肝脏组织学表现为小叶间胆管炎、胆管损伤、小胆管消失等特征。肝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胆管损伤的程度和肝脏炎症、纤维化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时,要更加谨慎评估风险,儿童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能力等因素。
3.排除其他胆管疾病
需排除其他胆管疾病,如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等。通过腹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辅助排除其他胆管相关疾病。
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
1.影像学检查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主要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多发节段性狭窄与扩张,呈“串珠样”改变。对于儿童患者,ERCP操作相对复杂,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优先考虑MRCP检查,但MRCP对于小胆管病变的显示可能不如ERCP清晰。
2.血清学指标
部分患者可出现ANA、SMA等自身抗体阳性,但不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特异性强。血清ALP和GGT也常升高,但升高幅度一般不如前两者显著。
3.排除其他胆管疾病
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胆管狭窄,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例如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胆管结石病史,结合腹部超声等检查排除胆管结石导致的胆管狭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