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采集不同年龄患者病史包括出生喂养等及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情况,口腔局部检查患牙及用X光片评估,术前患者要保持口腔清洁、按情况禁食水,器械要消毒合格,拔牙时麻醉要选合适方式且轻柔操作、分离牙龈、安放牙钳、挺动或摇动患牙后拔除,处理拔牙创后患者要遵医嘱宣教及按时复诊。
一、术前评估
1.病史采集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详细询问病史。儿童患者要了解出生史、喂养史等,成人则要询问既往拔牙史、全身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药物过敏史等。例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需评估血压控制情况,若血压过高(一般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需先控制血压后再考虑拔牙;糖尿病患者需了解血糖控制水平,空腹血糖一般建议控制在8.88mmol/L以下,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询问生活方式,如吸烟患者需告知其吸烟会增加术后感染和干槽症的发生风险,建议术前尽量戒烟;饮酒患者需了解饮酒量和频率,过量饮酒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
2.口腔局部检查
检查患牙情况,包括牙齿的位置、松动度、龋坏程度等。通过口腔X光片进一步了解牙齿周围骨质情况、牙根形态等,对于复杂牙拔除(如阻生智齿),需根据X光片评估拔牙难度。
二、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术前可用漱口水含漱。儿童患者需在家长陪同下,安抚其情绪,使其配合操作。
根据手术情况,可能需要禁食水,一般成人拔牙术前6-8小时禁食,2-4小时禁水;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适当调整禁食水时间,一般6岁以下儿童术前4小时禁食固体食物,2小时禁水。
2.器械准备
准备好拔牙所需的器械,如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等,确保器械消毒合格。
三、拔牙操作流程
1.麻醉
根据拔牙部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用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对于儿童患者,尽量选择对其心理和生理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操作要轻柔。例如,上颌前牙拔除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多采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注射麻药时要缓慢推注,观察患者反应,避免麻醉药物注入血管内导致中毒等不良反应。
2.分离牙龈
使用牙龈分离器将牙龈与牙颈部分离,以利于牙钳的放置和牙的拔除,避免拔牙时牙龈撕裂。
3.安放牙钳
根据牙的形态和位置选择合适的牙钳,将牙钳正确放置在患牙上,要保证牙钳的喙部与牙长轴方向一致,夹紧患牙。
4.挺动或摇动患牙
对于稳固的牙齿,可先用牙挺将牙挺松,然后通过摇动牙钳使牙齿逐步松动。儿童患者操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牙齿折断或损伤周围组织。
5.拔除患牙
当牙齿松动到一定程度后,缓慢、平稳地将患牙拔除。拔除后要检查牙齿是否完整,如牙根有残留,需进一步处理。
6.拔牙创处理
拔除患牙后,首先用纱卷压迫拔牙创止血,一般压迫15-30分钟。然后检查拔牙创内是否有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碎牙片等,如有需清除。对于较大的拔牙创,可缝合牙龈以促进愈合。儿童患者拔牙创缝合需谨慎,尽量选择对愈合影响小的方式。
四、术后护理
1.患者宣教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避免舌舔或吸吮拔牙创,以免引起出血和感染。饮食方面,术后宜进食温凉、软食,避免食用过热、过硬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儿童患者,要向家长详细说明术后护理要点,如观察患儿口腔出血情况、有无发热等,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2.术后复诊
告知患者术后复诊时间,一般拔牙后1周左右复诊,检查拔牙创愈合情况。如果是复杂牙拔除或有全身疾病的患者,需根据情况增加复诊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