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跟腱疼的原因包括跟腱炎、跟腱损伤、跟腱周围囊炎、跟骨退变。跟腱炎多因过度使用跟腱所致,青壮年易发病,长期从事需频繁用跟腱的工作或运动者易患;跟腱损伤因运动中强力收缩或拉伤等引起,男性运动相关损伤中常见;跟腱周围囊炎由过度摩擦、创伤等致跟腱周围滑囊炎症,长期站立行走者易患;跟骨退变随年龄增长出现,中老年人易患,长期负重、劳损、重体力劳动及肥胖者风险高。
一、跟腱炎
1.成因:跟腱炎是一走路跟腱就疼较常见的原因,多因过度使用跟腱所致,比如长期进行跑跳等运动的人群,跟腱反复受到拉伸、磨损,引发无菌性炎症。研究表明,在篮球、田径等运动中,跟腱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类人群由于频繁的起跑、急停、跳跃等动作,跟腱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2.年龄性别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壮年更易发生,男性由于运动量通常较大,相对女性而言发病风险可能更高。在青少年中,若运动方式不当,也可能引发跟腱炎,比如青少年进行篮球、足球等运动时,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可能导致跟腱损伤。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需要频繁使用跟腱的工作或运动,如教师长时间站立授课、运动员高强度训练等,会增加跟腱炎的发病几率。此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改变运动方式,也容易使跟腱无法适应而受伤。
二、跟腱损伤
1.成因:跟腱损伤包括跟腱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等情况。运动中突然的强力收缩或拉伤可能导致跟腱损伤,例如在打篮球时,运动员突然发力起跳,跟腱承受过大的拉力,就可能发生损伤。另外,跟腱的慢性劳损也可能逐渐导致跟腱组织的损伤,使跟腱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在走路时出现疼痛。
2.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跟腱损伤,男性在运动相关损伤中更为常见,而女性如果运动方式不当,也可能出现跟腱损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跟腱相对较为脆弱,运动时若不注意,也容易发生跟腱损伤。
3.生活方式影响:喜欢剧烈运动的人群,如经常进行极限运动、高强度健身的人,发生跟腱损伤的风险较高。此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进行运动,也可能增加跟腱损伤的几率,比如鞋子的缓冲性能不好,无法有效分散跟腱所受的压力。
三、跟腱周围囊炎
1.成因:跟腱周围囊炎是跟腱周围的滑囊发生炎症,通常是由于过度摩擦、创伤等原因引起。例如,长期走路姿势不正确,跟腱周围的滑囊反复受到挤压和摩擦,就可能引发炎症,导致走路时跟腱疼痛。
2.年龄性别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一般来说,长期站立或行走较多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跟腱周围囊炎,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如服务员等,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3.生活方式影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进行需要频繁活动跟腱的工作,会使跟腱周围滑囊受到更多的刺激,增加跟腱周围囊炎的发生风险。另外,鞋子过硬、不合适等也可能加重跟腱周围滑囊的摩擦,诱发炎症。
四、跟骨退变
1.成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跟骨会出现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可能刺激跟腱,导致走路时跟腱疼痛。此外,长期的负重、劳损等因素也会加速跟骨的退变过程。研究发现,中老年人跟骨退变的发生率较高,这与跟骨长期承受身体重量,发生磨损有关。
2.年龄性别因素: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跟骨退变的发生可能相对更早或更严重。随着年龄增加,跟骨的骨密度下降,强度降低,更容易出现退变相关的问题。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肥胖的人群,跟骨承受的压力较大,跟骨退变的发生风险更高。肥胖人群体重过重,会增加跟骨的负担,加速跟骨的磨损和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