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有特定部位、性质及诱发因素等,发作时需休息并可用药缓解,缓解期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病并用药,还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血管重建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发生心绞痛有其特殊情况。
一、心绞痛的症状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性质多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心绞痛症状可能有一些细微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的疼痛可能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等不典型症状;女性心绞痛患者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心绞痛发作可能更频繁或症状更严重。
二、心绞痛的治疗
(一)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
2.药物治疗: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能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能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增加静脉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
(二)缓解期的治疗
1.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调整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等。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这些疾病。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血压低于140/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应低于130/80mmHg);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高脂血症患者需使血脂达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1.8mmol/L等。
2.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可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而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减少心绞痛发作。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且无禁忌证的患者,但哮喘患者等应慎用。
硝酸酯类:如硝酸异山梨酯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能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钙离子的利用,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
(三)血管重建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状动脉病变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考虑,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其全身状况和手术风险等,但如果有适应证,也可考虑。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恢复病变冠状动脉远端的血流。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如左主干病变等。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发生心绞痛较为罕见,若发生需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休息等,必要时在严格评估风险受益比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发生心绞痛极为少见,一旦怀疑儿童有心绞痛,需高度重视并排查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特殊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