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肌肉方面有睡眠姿势不当易致儿童和青少年等颈部肌肉劳损,长期伏案等致成年人颈部肌肉慢性劳损;颈椎方面有年龄增长致颈椎退变使老年人稳定性下降,颈部突然扭转等致颈椎关节紊乱;其他因素包括环境寒冷刺激易致体质弱人群肌肉痉挛,体质虚弱者因自我修复调节差易发生落枕。
一、肌肉因素
(一)睡眠姿势不当
1.具体情况:当人睡眠时颈部肌肉处于非正常的拉伸或扭曲状态,若长时间维持这种异常姿势,比如枕头过高或过低、睡姿偏向一侧且幅度较大等,颈部肌肉很容易发生劳损。以成年人为例,长期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会使颈部某些肌群持续紧张,导致肌肉内代谢产物堆积,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增加落枕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如果睡觉时喜欢翻动身体且枕头不合适,也可能出现颈部肌肉的失衡,增加落枕几率。
2.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由于颈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且睡眠中活动可能更多,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因睡眠姿势不当出现落枕;而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不同性别都可能因睡眠姿势问题导致落枕。
(二)颈部肌肉劳损
1.长期因素: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人群,颈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慢性劳损。例如,办公室职员每天长时间保持低头看电脑屏幕的姿势,颈部肌肉持续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弹性下降,当遇到睡眠时颈部稍有不适的情况,就容易引发落枕。这种情况在年龄偏大、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中更为常见,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本身的修复能力逐渐下降,劳损更容易积累。
二、颈椎因素
(一)颈椎退变
1.生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会发生退变,包括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等。老年人颈椎退变较为明显,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下降,椎体边缘可能出现骨质增生,这些变化会使颈椎的稳定性下降,颈部肌肉和韧带需要承受更大的应力来维持颈椎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当颈部受到轻微的外力或不良姿势影响时,就容易导致落枕。比如50岁以上的人群,颈椎退变导致的颈椎结构改变使其更容易出现颈部不适和落枕情况。
2.年龄影响:年龄是颈椎退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颈椎退变的程度通常越重,落枕的发生率相对越高。
(二)颈椎关节紊乱
1.引发机制:颈部突然的扭转、过度屈伸等动作可能导致颈椎关节紊乱,如小关节错位等。例如,在快速翻身、颈部突然受到外力牵拉时,颈椎小关节可能发生错位,刺激周围的神经和肌肉,引起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从而出现落枕症状。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对于本身颈椎稳定性较差的人,如颈椎有基础病变或颈部肌肉力量较弱的人,更容易出现关节紊乱进而导致落枕。
三、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寒冷刺激:颈部受到寒冷刺激时,如夜间睡眠时颈部暴露在冷空气中,会引起颈部肌肉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痉挛。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因寒冷刺激引发落枕。比如在秋冬季节,夜间气温较低,如果睡觉时没有盖好被子,颈部受凉,就容易出现落枕情况。
2.季节与年龄性别关联: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是落枕的高发季节;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体质相对较弱的人群,更需要注意颈部保暖以降低落枕风险;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定关联,各年龄段人群在寒冷环境下都可能因颈部受凉而落枕。
(二)身体整体状态
1.体质虚弱:本身体质虚弱的人,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较差。例如患有贫血、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颈部肌肉和颈椎的营养供应可能受到影响,肌肉力量和颈椎稳定性下降,更容易发生落枕。而且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注意颈部的保护,以减少落枕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