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姿势调整保持头颈脊柱直线、选合适座椅和睡姿并注意特殊人群情况,适度运动如游泳、小飞燕、五点支撑法且不同人群调整方式不同,物理治疗辅助可热敷(注意特殊人群)和牵引(根据情况选择),体重超重或肥胖者要合理减重并根据基础疾病谨慎制定方案。
一、姿势调整
1.站立姿势: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柱处于一条直线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避免长时间弯腰或驼背站立,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腰部,缓解肌肉紧张。
2.坐姿:选择高度合适、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坐下时应尽量将臀部坐满整个椅面,使腰部紧贴椅背,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90度左右,避免跷二郎腿,久坐后也应适当起身活动腰部。
3.睡姿: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减轻腰部的压力;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老年人群,由于骨骼退变等原因,更要注意睡姿对腰椎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也很重要,一般枕头高度以10厘米左右为宜。
二、适度运动
1.游泳:游泳是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运动方式,尤其是蛙泳。在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对腰椎的压力,同时游泳时的肢体运动能锻炼腰部肌肉。一般每周可进行3-4次游泳,每次30-60分钟,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游泳的强度和时间,例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人群可以适当增加游泳的强度和时间,而老年人群则要循序渐进。
2.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部、肩部和双腿尽量向上抬起,像飞燕一样,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组10-15次,每天可进行3-5组。对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做小飞燕动作时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折等意外情况。
3.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10-15个为一组,每天可做3-5组。这种运动方式对于腰部肌肉力量的增强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的人群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每组的次数和每天的组数。
三、物理治疗辅助
1.热敷: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腰部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可能存在外周神经病变等情况,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觉可能减退,对温度的感知不敏感。
2.牵引: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腰椎牵引,牵引能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的重量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牵引重量不宜过重,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对腰椎造成过度牵拉。例如年轻且病情较轻的患者牵引重量可相对小一些,时间可短一些,而老年患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则要谨慎选择牵引治疗,并在专业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
四、体重管理
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减轻体重有助于减轻腰椎的负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来逐步减轻体重,一般建议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饮食上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运动上除了前面提到的运动方式外,要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运动量,逐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肥胖患者,减轻体重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避免因快速减重或过度运动导致基础疾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