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治疗包含外科清创(专业人员用器械清除坏死组织)、自溶性清创(利用酶分解坏死组织),创面敷料有水胶体(适低到中度渗出)、藻酸盐(针对高渗出)、泡沫敷料(有吸收和减压作用),压力管理需用减压床垫并定时变换体位,营养支持要保证摄入充足营养物质,感染需观察创面并根据情况用抗生素,严重时考虑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注重精细护理、合并基础疾病者需控制基础疾病后个性化治疗。
一、创面清创
1.外科清创: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手术器械等清除褥疮创面的坏死组织,通过机械方式直接去除无生机的组织,利于新鲜组织生长,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适用于坏死组织较多的褥疮创面。2.自溶性清创:利用伤口自身的酶(如蛋白酶)分解坏死组织,通过敷贴等敷料保持创面湿润环境,促使坏死组织溶解并自行脱落,该方式相对温和,适用于部分渗出较少的轻中度褥疮创面。
二、创面敷料应用
1.水胶体敷料:适用于低到中度渗出的褥疮创面,能形成密闭环境,促进上皮细胞迁移,保持创面湿润,利于创面愈合,同时有一定的隔绝细菌作用。2.藻酸盐敷料:针对高渗出的褥疮创面,可吸收大量渗出液,形成凝胶,为创面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且能与创面渗液反应形成粘性基质,有助于吸附坏死组织。3.泡沫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和减压作用,可用于有中度到重度渗出的褥疮创面,能减轻局部压力,隔离创面与外界,减少摩擦。
三、压力管理
1.减压床垫使用: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减压床垫,如交替充气床垫,通过周期性充气和放气改变身体受压部位,降低局部压力,避免褥疮进一步加重或促进已形成褥疮的愈合,需定期检查床垫功能及患者受压部位情况。2.体位变换: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更需密切关注受压部位,变换体位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通过改变身体受力点来减轻局部压力。
四、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和微量元素等,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皮肤和组织的正常功能。对于有营养不良风险或已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制剂,如口服蛋白质补充剂等,以促进褥疮创面愈合。
五、感染控制
1.创面观察:密切观察褥疮创面有无红肿、渗液增多、异味等感染迹象,若出现感染,需进行创面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菌。2.抗生素应用:当明确有细菌感染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但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避免滥用。
六、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褥疮,经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创面出现广泛坏死、窦道形成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清创缝合术、皮瓣移植术等,通过手术修复创面,促进愈合,但手术需严格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创面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及效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科患者进行褥疮治疗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法,如尽量不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温和的创面护理和体位变换为主,密切观察儿童皮肤反应及创面变化。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薄、弹性差,皮肤修复能力较弱,在褥疮治疗中更要注重精细的护理操作,如翻身时动作轻柔,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并定期检查,加强营养支持时需考虑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等情况,合理调整营养摄入方式。3.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若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褥疮治疗,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创面愈合,在创面处理和营养支持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