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钙摄入可从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及钙剂补充入手,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皮肤内源性合成及食物获取,适度运动可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且注意频率时长,要避免吸烟限酒、避免过量咖啡因摄入,还需定期监测骨密度。
一、增加钙摄入
1.食物来源:乳制品是钙的优质来源,如牛奶,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能补充一定量钙;豆制品也是不错选择,像豆腐,每100克北豆腐约含138毫克钙,可通过多吃豆制品来增加钙摄入。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乳制品,如酸奶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证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骨骼生长,可鼓励多喝牛奶、吃豆腐等富含钙的食物。
2.钙剂补充:当通过食物摄入钙不足时,可考虑钙剂补充。常见钙剂有碳酸钙等,碳酸钙含钙量较高,但需要在胃酸作用下解离为钙离子才能被吸收,适合胃酸分泌正常的人群。对于绝经后女性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因为自身和胎儿的需求,也可能需要额外补充钙剂,此时要注意钙剂的选择和用量需在专业医生评估下进行。
二、补充维生素D
1.内源性合成: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这是内源性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成年人每天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如每天10-15分钟的户外活动(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就能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但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儿童如果户外活动较少,可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2.食物来源:一些食物也含有维生素D,如深海鱼类,像三文鱼,每100克三文鱼约含375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动物肝脏等也有一定含量。对于素食者等通过食物获取维生素D不足的人群,可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
三、适度运动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散步是比较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慢跑相对强度稍高,能对骨骼产生更大的应力刺激,促进骨形成,但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受伤。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在运动过程中能起到调节身体平衡、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的作用。儿童可以选择跳绳、跑步等运动,这些运动能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2.运动频率与时长: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长30分钟左右。运动频率和时长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过度运动。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伴有骨折风险的人群,运动前需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四、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骨代谢,抑制骨形成,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干扰骨代谢,影响钙的吸收等。所以骨质疏松患者应戒烟,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以减少对骨骼健康的不良影响。对于青少年,要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因为此时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增加。
2.避免过量咖啡因摄入:过多摄入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品会影响钙的吸收,增加尿钙排泄。每天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适量范围内,一般每天不超过400毫克,相当于4杯250毫升的咖啡。对于更年期女性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更要注意控制咖啡因的摄入。
五、定期监测骨密度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有助于了解骨质疏松的进展情况。一般建议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50岁以上男性也可考虑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建议相应的检测频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补钙等治疗措施能达到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