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症状表现、病因、诊断辅助检查及特殊人群情况来区分积食和感冒,积食由饮食不节致胃肠食物积滞,有消化系统及其他特定表现,一般依病史症状可初诊;感冒因外感六淫之邪致肺卫失调,有呼吸系统及全身相应表现,必要时需血常规等检查助诊,婴幼儿和儿童在两者情况上各有特点。
消化系统症状: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有腹胀、腹痛,肚子摸起来较硬,有的孩子会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酸腐气味的食物残渣。大便也会异常,可能出现便秘,大便干结、量少,或者大便酸臭、溏稀且次数增多。例如,有些孩子前一天吃多了高蛋白食物,第二天就会出现腹胀、大便酸臭的情况。
其他表现:可能伴有口臭,呼出的气体有酸臭味,睡眠不安稳,容易翻来覆去,手心、脚心、腹部温度比其他部位高,中医称为“食积发热”,但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5℃,精神状态多为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感冒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初期多为清水样鼻涕,随后可能变为黏脓涕;咳嗽,开始可能是干咳,之后可能有痰;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咽痛、声音嘶哑等。例如,着凉后很快出现流清涕、咳嗽的症状。
全身症状:可能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低的37.5℃左右,高的可达39℃以上,同时可能伴有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部分孩子还会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且感冒多有外感诱因,如受凉、与感冒患者接触等,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像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全身症状会更重,发热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精神状态差更明显。
病因区别
积食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小儿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过快,或者食用过多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过多肉类、油炸食品等,超出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导致食物积滞在胃肠道,引起积食。比如节假日孩子饮食无节制,大量进食后容易积食。
感冒病因: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小儿卫外功能不固,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外邪侵袭人体,首先侵犯肺卫,导致肺卫功能失调而引发感冒。例如天气突然变化,孩子穿着过少受凉后容易感冒;在流感高发季节,接触流感病毒后易患感冒。
诊断辅助检查
积食:一般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孩子近期饮食情况,结合症状表现即可初步诊断,通常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但如果要排除其他疾病,可能会进行腹部触诊等简单体格检查,腹部触诊可发现腹胀、压痛等情况,但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来确诊积食。
感冒:一般根据症状表现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是病毒性感冒,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如果是细菌性感冒,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升高。还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等,以明确是哪种病原体引起的感冒。
特殊人群情况
婴幼儿:婴幼儿积食时,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哭闹不安,因为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身体不适,只能通过哭闹来表现。而且婴幼儿脾胃功能更弱,喂养不当更容易积食。对于婴幼儿感冒,由于其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一旦出现感冒症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因为婴幼儿感冒可能很快出现高热惊厥等并发症。比如3个月-2岁的婴幼儿感冒后,体温快速上升时容易发生惊厥,所以要特别注意监测体温。
儿童:大龄儿童积食时,如果是因为挑食、偏食导致的,要注意调整其饮食习惯。而儿童感冒时,如果是流行性感冒,要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
总之,判断积食还是感冒可以从症状表现、病因、诊断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以便准确区分,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