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缓解期佩戴腰围,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推拿、热敷,药物治疗如用非甾体抗炎药、脱水剂,康复锻炼如急性期后进行腰部肌肉锻炼,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选择,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硬板床休息3-4周,卧床时可以采取仰卧位,双膝微屈,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这样可以使腰部肌肉放松,减轻椎间盘压力。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腰部活动带来的进一步损伤风险;年轻患者在急性期也需要通过卧床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2.佩戴腰围
症状缓解期可佩戴腰围活动。腰围可以提供一定的腰部支撑,减轻腰椎的负荷,限制腰椎的过度活动。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个月,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对于有腰椎退行性变基础的患者,佩戴腰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腰椎;对于年轻、腰部肌肉力量较好的患者,佩戴腰围应谨慎,避免过度依赖。
二、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常用的有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0-1/7,牵引时间每次30-60分钟,每天1-2次。对于腰椎间隙较窄、椎间盘突出相对较轻的患者,牵引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牵引治疗需要谨慎,因为牵引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2.按摩推拿
正规的按摩推拿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由专业人员进行,通过揉、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腰部及相关部位。但对于椎间盘突出严重、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大小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异常等)的患者,不适合按摩推拿,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3.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腰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血液循环较差的老年患者,热敷有助于改善局部营养供应;但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糖尿病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慎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
2.脱水剂
对于神经根水肿明显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减轻神经根水肿,从而缓解疼痛。但甘露醇可能会引起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使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
四、康复锻炼
1.腰部肌肉锻炼
急性期过后可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然后缓慢放下,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每次练习10-15个周期,每天2-3次。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锻炼强度和次数;对于年龄较大、腰部功能较差的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还有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位,双手背后,头部和双下肢同时抬起,像飞燕一样,坚持3-5秒,然后放松,每次练习10-15个,每天2-3次。这种锻炼可以增强腰部伸肌力量,对腰椎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但同样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的最佳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考虑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