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有典型症状如烧心、反流,还有非典型症状如胸痛、吞咽困难,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生活方式如饮食、体重、体位会影响症状,病史如既往食管、胃部疾病史也会影响症状。
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与抗反流屏障破坏、食管清除作用降低等因素有关。患者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可向颈部、肩部放射,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会出现烧心症状。
反流: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分为酸性反流和碱性反流。酸性反流多伴有烧心,碱性反流则可表现为口腔内有苦味液体。其发生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有关。
非典型症状
胸痛:疼痛可发生在胸骨后,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感、刺痛或隐痛等,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类似心绞痛,常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因为食管和心脏的感觉神经有部分重叠,反流物刺激食管神经可引发胸痛。
吞咽困难:初期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则可因食管瘢痕形成狭窄,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的发生与食管狭窄、食管动力异常等因素相关。
不同人群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特点
儿童:儿童反流性食管炎相对少见,但也有其特点。可能表现为拒食、喂养困难、呕吐,尤其是夜间呕吐较为明显,还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这与儿童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胃酸分泌特点等有关。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老年人: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可能不典型,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可能不明显,而以吞咽困难、胸痛、咳嗽等非典型症状为主。这与老年人食管蠕动功能减退、感觉神经迟钝等因素有关。老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吞咽困难等,需考虑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
男性与女性:一般来说,在症状表现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诱发因素上可能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腹压增高,更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从而出现相应症状;而男性可能在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方面更易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进而出现症状。
生活方式对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影响及相关表现
饮食因素
高脂肪饮食:长期高脂肪饮食会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容易导致反流,加重烧心、反流等症状。例如,经常食用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的人,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可能更明显。
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咖啡、巧克力等刺激性食物可刺激胃酸分泌,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从而诱发或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比如,大量饮用咖啡后,可能会出现烧心加重的情况。
体重因素
肥胖:肥胖患者腹压增高,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且症状可能更严重。研究发现,肥胖者患反流性食管炎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且症状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体位因素
卧位:卧位时尤其是夜间睡眠时,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反流更容易发生,从而使烧心、反流等症状在卧位时加重。
弯腰、腹压增高姿势:弯腰劳作、便秘等导致腹压增高的情况,会促进胃内容物反流,引发或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症状。
病史对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影响
既往食管疾病史:如果患者既往有食管裂孔疝等疾病,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使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增加,症状也可能更复杂。例如,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可能更为顽固。
胃部疾病史: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时,可能会影响胃的排空功能等,进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几率,导致症状出现或加重。比如,胃溃疡患者胃内环境改变,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