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包括症状的呼吸困难(劳力性为最早出现、夜间阵发性与平卧回心血量等有关、端坐呼吸是严重左心衰表现及不同人群差异)、乏力(心输出量减少致组织灌注不足及老年人突出)、液体潴留(右心或全心衰时体循环淤血致水肿等及长期慢性病者处理需谨慎);体征的肺部啰音(左心衰时肺部湿性啰音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水肿(低垂部位水肿及女性合并内分泌病影响)、心脏扩大(心脏长期负荷过重代偿改变及不同患者表现差异);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的利尿剂(促进钠水排泄减轻潴留及不同患者反应和老年人风险)、RAAS抑制剂(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延缓心室重构及需关注血压肾功能)、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肌重构及适用情况和禁忌);非药物治疗的器械治疗(ICD预防心源性猝死、CRT适用于心脏不同步患者及不同人群影响)、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及受供体等限制和高风险情况)。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典型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因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膈肌上抬、肺活量减少有关;端坐呼吸是严重左心衰竭的表现,患者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年龄较大者心肺功能储备差,呼吸困难更易加重,女性患者症状表现可能因个体激素等因素存在差异。
2.乏力:心输出量减少致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受限,患者感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降低及常合并其他慢性病,乏力表现更突出。
3.液体潴留: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表现为下肢水肿、腹腔积液等,液体潴留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相关,长期有慢性病史者因肾功能代偿机制变化,液体潴留处理需更谨慎。
(二)体征
1.肺部啰音:左心衰竭时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因肺泡和支气管内有渗出液,啰音范围随心衰严重程度变化,年龄较大者肺组织弹性下降,啰音表现可不典型。
2.水肿:常见于低垂部位如双下肢,系体循环淤血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水肿程度反映心衰严重程度,女性患者若合并内分泌相关疾病,水肿发生及消退受影响。
3.心脏扩大:通过心脏听诊、影像学检查发现,是心脏长期负荷过重的代偿性改变,不同年龄患者心脏扩大表现及进展速度不同,有基础心脏病史者心脏扩大更明显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轻液体潴留,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如呋塞米等,作用机制为抑制肾小管对钠、氯重吸收,不同患者对利尿剂反应因肾功能、心衰严重程度等而异,老年人使用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等风险。
2.RA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延缓心室重构,使用时需关注患者血压、肾功能变化,肾功能不全者谨慎调整剂量。
3.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肌重构,需病情稳定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有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等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二)非药物治疗
1.器械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预防心源性猝死,适用于有猝死高危风险的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心脏不同步患者,调整心脏起搏顺序改善心脏功能,不同年龄患者植入器械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效果有差异,女性患者因胸廓等解剖结构特点影响器械植入操作。
2.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受供体来源、手术风险等限制,年龄较大、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手术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