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有消化道症状如多数患者有腹痛(炎症致胃肠平滑肌痉挛或黏膜受刺激)、腹泻(炎症致肠道黏膜吸收障碍、分泌增加、蠕动加快)、恶心呕吐(炎症致胃蠕动紊乱),全身症状有乏力(长期消化吸收不良致营养不足)、消瘦(胃肠吸收障碍致机体不能充分摄取利用营养),还有其他表现如食欲不振(炎症刺激胃肠道神经影响食欲中枢)、大便异常(可带黏液或脓血,黏液便因肠道黏膜分泌增多,脓血便因肠道黏膜炎症等致红细胞白细胞渗出)。
一、消化道症状
1.腹痛
多数慢性肠胃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一般疼痛部位不固定,多在脐周或上腹部。例如,部分患者进食后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腹痛发作。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成年人则可较明确表述腹痛的部位和性质。对于有慢性肠胃炎病史的人群,饮食不规律、进食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诱发腹痛。
从病理角度看,胃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或黏膜受刺激,从而引起腹痛。
2.腹泻
慢性肠胃炎患者常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病情较轻时,可能是每天数次,病情较重时次数会更多。比如,有些患者每天腹泻3-5次,大便不成形。不同年龄阶段腹泻表现不同,儿童慢性肠胃炎腹泻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老年人慢性肠胃炎腹泻可能因肠道功能本身较弱而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腹泻的发生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吸收功能障碍,分泌增加,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
3.恶心、呕吐
部分慢性肠胃炎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在病情发作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等。对于儿童患者,恶心、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成年人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日常进食和生活质量。其机制是胃肠道炎症刺激引起胃蠕动紊乱,导致恶心、呕吐反射。
二、全身症状
1.乏力
慢性肠胃炎患者由于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营养物质吸收不足,容易出现乏力症状。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不同年龄人群乏力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原本体力就相对较弱,慢性肠胃炎导致的乏力会使其日常生活活动受限更加明显;儿童则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等。长期的炎症消耗等因素是导致乏力的原因,身体营养状况不佳,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乏力感。
2.消瘦
慢性长期患病的慢性肠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情况,这是因为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机体不能充分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导致体重下降。对于儿童来说,消瘦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如身高增长缓慢等;成年人消瘦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等。例如,一些慢性肠胃炎患者在数月内体重可下降数公斤。其原因在于炎症影响肠道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从而导致体重减轻。
三、其他表现
1.食欲不振
慢性肠胃炎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肠道炎症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患者可能会有腹部饱胀感等不适,从而不想进食。不同年龄人群食欲不振的影响不同,儿童食欲不振可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成年人食欲不振可能会影响营养状况,长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胃肠道炎症刺激胃肠道神经,影响食欲中枢,导致食欲不振。
2.大便异常
除了腹泻外,慢性肠胃炎患者大便还可能有其他异常情况,比如大便中可能带有黏液,严重时可能出现脓血便。黏液便的出现是因为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多,产生过多黏液;脓血便则是由于肠道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等,导致红细胞、白细胞渗出到肠道内,随大便排出。不同年龄人群大便异常的表现和意义有所不同,儿童出现脓血便需要警惕是否有更严重的肠道病变,而成年人出现脓血便也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