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并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有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介入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相应适应证和操作过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且手术是取自身血管移植恢复心肌供血。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对于患有心绞痛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原则。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例如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以维持血管健康。有吸烟史的患者必须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心绞痛症状;有饮酒习惯的患者应限制饮酒量,过量饮酒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度运动,如年龄较轻、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但要避免在饱餐、寒冷、炎热等极端环境下运动。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可选择散步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
2.避免诱发因素:
对于有明确诱因的患者,如情绪激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尽量避免情绪大幅波动,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寒冷刺激也可能诱发心绞痛,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应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二、药物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常用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来缓解症状。对于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硝酸异山梨酯等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通过长期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情况。
2.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等,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适用于心率较快、血压较高的心绞痛患者,但对于心率过慢(<50次/分钟)、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慎用。对于女性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特殊反应,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基础心率和血压情况。
3.钙通道阻滞剂:
例如氨氯地平,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可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等患者,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面部潮红、头痛等,且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三、介入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适应证: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狭窄(狭窄程度≥70%)的患者,可考虑PCI。例如,一些严重心绞痛发作频繁,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PCI的可行性和风险评估有所不同。年轻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时,PCI的耐受性相对较好;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更多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进行PCI前需要更全面地评估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操作过程:通过导管技术将球囊送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以撑开狭窄的血管,必要时可放置支架以维持血管的通畅。术后患者需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避免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要遵循医嘱继续进行药物治疗,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等情况。
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适应证:
对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可考虑CABG。例如,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累及左前降支、回旋支等多支血管,药物治疗和PCI效果不佳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进行CABG时,手术风险有所差异。女性患者可能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需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老年患者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心功能等指标,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是通过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移植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远端,恢复心肌供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