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牵引治疗、物理治疗(热敷、按摩推拿、针灸)、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手术治疗有适应证(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马尾神经综合征、神经受压体征进行性加重等)及手术方式(单纯髓核摘除术、脊柱融合术等),非手术治疗中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手术治疗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的患者,卧床休息是重要的基础治疗。一般严格卧床3周,之后可佩戴腰围逐步下床活动。卧床时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均适用,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卧床休息都能在急性期减轻椎间盘所受压力,缓解症状。例如,年轻的体力劳动者,由于工作中腰部用力较多,卧床休息能让受损的腰椎间盘有时间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老年患者卧床休息可避免因活动导致椎间盘突出加重,引发更严重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
2.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重量、时间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适用于合适的患者群体,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需谨慎选择,因为牵引可能会带来不适。比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牵引可以帮助扩大椎间隙,减轻神经受压情况;而老年患者若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等情况,牵引可能增加骨折风险,需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采用牵引治疗。
3.物理治疗
热敷:利用热传递原理,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采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尝试,但儿童皮肤娇嫩,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需留意温度,防止低温烫伤。
按摩推拿:专业人员通过特定的手法按摩腰部,放松腰部肌肉,调整脊柱关节位置。但按摩推拿需由正规专业人员操作,对于伴有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避免不当操作加重病情。例如女性患者若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在选择按摩推拿时要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而对于有严重腰椎病史的患者则要格外谨慎。
针灸:通过刺激腰部相关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减轻神经受压的作用。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接受针灸治疗,但儿童在针灸时需家长配合做好安抚工作,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4.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症状。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慎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发不适。比如有胃溃疡病史的老年患者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等情况;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明显的神经受压体征,且进行性加重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手术适应证评估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男性患者,若神经受压严重,可考虑手术治疗;而老年女性患者若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更谨慎评估是否手术。
2.手术方式
单纯髓核摘除术:通过手术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脊柱融合术:对于伴有腰椎不稳定等情况的患者,在摘除髓核的同时进行脊柱融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决定,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恢复时间等有不同影响,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例如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更适合选择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创伤对其全身状况的影响,选择相对稳妥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