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创面处理包括清洁创面(轻度用生理盐水清洁,多坏死组织由专业医护清创)和药物治疗(有感染迹象用抗感染药物,用促进愈合药物);体位管理要定时翻身(每-小时翻身一次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消瘦骨突明显老人用辅助设备)和调整体位姿势(如骶尾部、髋关节褥疮老人调整合适姿势减少压力);营养支持需调整饮食(保证老人摄入充足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吞咽困难者调整饮食方式);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要预防肺部感染(定期拍背、鼓励深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尿管清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要注意老人皮肤耐受性和身体状况,密切观察褥疮变化,及时送医,关注心理状态给予关心疏导。
一、局部创面处理
1.清洁创面
对于轻度褥疮,可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创面,去除创面的分泌物、坏死组织等。生理盐水清洁可以保持创面的清洁环境,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研究表明,保持创面清洁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愈合。
若创面有较多坏死组织,可能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清创工具进行清创,但要注意操作的无菌性,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2.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褥疮出现感染迹象,如创面周围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可能会使用抗感染药物。例如一些外用的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可局部涂抹以抑制细菌生长。但使用时需根据创面感染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药物。
促进愈合药物:可以使用一些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如生长因子类药物等。表皮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能够刺激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创面的愈合过程。
二、体位管理
1.定时翻身
老人久卧床易长褥疮,定时翻身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重要措施。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消瘦、骨突明显的老人,可使用气垫床、减压床垫等辅助设备,减轻骨突部位的压力。因为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褥疮加重,定时翻身和使用减压设备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褥疮恢复。
2.调整体位姿势
帮助老人调整合适的体位,如对于骶尾部褥疮的老人,可适当采用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的姿势,在平卧位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软枕,使骶尾部稍微抬起,减少局部压力。对于髋关节褥疮的老人,可调整髋关节的角度,避免褥疮部位受到过度压迫。
三、营养支持
1.饮食调整
保证老人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和抗氧化。例如可以多吃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老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饮食要注意易于消化吸收。研究显示,良好的营养状况能够提高老人的身体抵抗力,为褥疮的治疗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有利于创面的修复。
如果老人存在吞咽困难等情况,可能需要调整饮食方式,如改为鼻饲等,确保营养物质的摄入。
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预防肺部感染
老人久卧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帮助老人定期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轻拍打背部。同时,鼓励老人深呼吸,增加肺活量。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卧床老人可能需要留置尿管,要注意保持尿管的清洁,定期更换尿袋等。如果发现老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液混浊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警惕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老人这一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其皮肤的耐受性和身体整体状况。老人皮肤相对脆弱,愈合能力较年轻人差,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轻柔、细致。要密切观察褥疮的变化情况,如创面大小、颜色、分泌物等。如果发现褥疮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如创面扩大、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时,要及时送医进一步治疗。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长期患病可能会使老人产生焦虑等情绪,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关心和心理疏导,帮助老人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褥疮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