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需从饮食方面保证充足热量、适量优质蛋白、适量脂肪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并限制钠水摄入,生活起居要保证充足休息、适当活动、避免感染和滥用药物,病情监测要密切关注腹水、肝性脑病和出血倾向等变化。
一、饮食方面
1.热量摄入:保证充足热量供应,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20-25千卡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对于肝硬化患者,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60%-70%,可选择大米、面食等主食,为身体提供能量基础,避免因能量不足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加重肝脏负担。
2.蛋白质摄入:适量优质蛋白摄入很重要,每日每千克体重1-1.5克,如鸡蛋、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但有肝性脑病倾向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因为此时肝脏对氨等毒性物质的代谢能力下降,过多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等会加重肝性脑病。对于儿童肝硬化患者,蛋白质摄入需根据年龄、病情等综合调整,保证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3.脂肪摄入:脂肪摄入应适量,每日40-50克左右,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因为肝硬化时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脂肪消化吸收受影响,过多脂肪摄入易引起脂肪肝等问题,影响病情。
4.维生素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等,维生素B族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有助于维持肝脏正常功能,例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菠菜富含多种维生素B族等,每日应保证足够蔬菜摄入量,一般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00克。
5.限制钠和水摄入:有腹水的患者需严格限制钠和水摄入,钠每日摄入不超过2克,水每日摄入1000毫升左右。因为钠摄入过多会加重水钠潴留,使腹水增多,例如咸菜、咸肉等含盐高的食物应避免食用,对于儿童肝硬化腹水患者,钠和水的限制需更精准,根据体重等情况调整,防止影响生长发育及加重病情。
二、生活起居方面
1.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8小时。病情稳定时可适当活动,如散步等轻度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活动量可逐渐增加,但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甚至导致肝区疼痛等不适。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睡眠促进生长发育,活动要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方式,如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室内轻度活动。
2.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因为肝硬化患者免疫力较低,感染易加重病情。如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在流感季节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对于儿童肝硬化患者,更要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可能对其生长和病情产生更明显影响。
3.避免滥用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需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很多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或直接损伤肝细胞,例如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可能对肝脏有影响,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肝硬化患者,都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随意用药。
三、病情监测方面
1.腹水监测:有腹水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腹围、体重变化,一般每日或隔日测量腹围和体重并记录。腹围测量一般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测量,体重则准确测量。如果腹围迅速增大、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提示腹水增多,病情可能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儿童患者同样要定期监测腹围和体重,及时发现腹水变化情况。
2.肝性脑病监测:关注精神状态、行为变化等。如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可能是肝性脑病前兆,需立即就医。对于儿童肝硬化患者,要观察其精神、反应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出血倾向监测: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表现。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等,易出现出血倾向,若有上述表现要及时就医,防止出现严重出血事件。儿童患者也要留意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