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胆红素高原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破坏过多或无效红细胞生成、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或肝脏疾病、胆红素排泄障碍如胆道梗阻,危害有对神经系统(新生儿可致胆红素脑病及遗留后遗症、成人可致精神行为异常等)、对肝脏(加重负担致肝细胞受损等)、对其他器官(对肾脏可致功能损害、对血液系统可致代谢异常等),新生儿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高危新生儿及时干预,成人要积极找病因针对治疗、注意休息合理饮食。
一、黄疸胆红素高的原因
(一)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大量破坏,如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使胆红素生成过多。据相关研究,新生儿溶血病时胆红素水平往往明显升高。
2.无效红细胞生成:骨髓内的无效红细胞生成,多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此类疾病导致红细胞本身存在缺陷,在骨髓内未成熟时就被破坏,从而使胆红素生成增加。
(二)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一般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则可能在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高峰,最长可延迟到3-4周消退。
2.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后,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破坏肝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
(三)胆红素排泄障碍
1.胆道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如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等,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胆管结石可因结石堵塞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引起胆红素高。
二、黄疸胆红素高的危害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当胆红素水平过高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甚至死亡,存活者也往往遗留有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等后遗症。例如,有研究表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2.对成人神经系统的影响:在成人中,严重的胆红素高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但相对新生儿来说,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二)对肝脏的影响
长期胆红素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细胞进一步受损,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例如,慢性胆红素高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
(三)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1.对肾脏的影响:胆红素高可能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表现。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长期胆红素高可能影响血液系统的正常代谢,例如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等。
三、特殊人群情况及应对
(一)新生儿
1.注意事项:新生儿出现黄疸胆红素高时,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更要加强监测。如果胆红素水平上升较快,需及时采取光疗等干预措施,以降低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保暖,保证新生儿营养供应等。
2.建议原因: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肝脏代谢功能更不完善,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更弱,所以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胆红素升高及相关危害,因此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及时干预。
(二)成人
1.注意事项:成人出现胆红素高时,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要进行抗病毒等相应治疗;如果是胆道梗阻引起的,要解除梗阻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饮食,避免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
2.建议原因:成人出现胆红素高多与各种疾病相关,积极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而休息、合理饮食等有助于肝脏的恢复和整体健康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