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可通过拉伸、力量、有氧运动进行锻炼,拉伸有小腿、跟腱拉伸,动作要领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不同;力量锻炼包括踮脚运动、坐姿提踵,不同人群选择重物等有讲究;有氧运动可选游泳(对跟腱压力小,不同人群注意事项不同)、快走(动作要领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不同),锻炼要循序渐进,出现不适及时停并咨询医生。
一、拉伸锻炼
1.小腿拉伸
动作要领:面对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撑墙,一只脚在后伸直,脚跟贴地,膝盖伸直,另一只脚在前屈膝,保持身体前倾,感受小腿后侧的拉伸,每次保持15-30秒,重复3-5组。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该动作时要注意动作幅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拉伸力度,但也需在可耐受范围内。有跟腱炎病史的人群在进行拉伸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突然用力加重炎症。
科学依据:通过拉伸小腿肌肉,可以增加跟腱的柔韧性,改善跟腱的力学环境,减少跟腱在运动中的张力,从而有助于跟腱炎的恢复。研究表明,定期进行合理的拉伸锻炼能够有效降低跟腱相关损伤的发生风险,对于跟腱炎患者,拉伸锻炼是基础的康复手段之一。
2.跟腱拉伸
动作要领:坐在椅子上,患侧腿伸直,将毛巾绕过脚底,双手握住毛巾两端,缓慢用力拉向身体方向,感受跟腱的拉伸,每次保持15-30秒,重复3-5组。老年人进行跟腱拉伸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肌肉力量下降导致拉伤;孕妇由于身体重心和关节等变化,进行跟腱拉伸时需在家人协助下缓慢进行,确保安全。有跟腱炎的孕妇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拉伸引起不适。
二、力量锻炼
1.踮脚运动
动作要领:双脚后跟抬起,仅用前脚掌着地,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次进行3-5组。儿童进行踮脚运动时要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运动员等运动量较大的人群可适当增加组数和次数,但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跟腱炎患者在急性期应减少踮脚运动的次数和强度,缓解期可逐渐增加。研究发现,适当的踮脚运动可以增强小腿三头肌的力量,进而增强跟腱周围肌肉对跟腱的保护作用,促进跟腱炎的恢复。
2.坐姿提踵
动作要领:坐在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将重物(如小沙袋等)放在脚背上,然后缓慢向上提踵,再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次进行3-5组。不同体重人群选择的重物重量不同,体重较大者可选择稍重的重物,但要以能完成动作为宜;老年人进行坐姿提踵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重物,避免因重物过重导致跟腱承受过大压力。有跟腱炎的老年人在进行该锻炼时要密切关注跟腱的反应,如有疼痛不适需立即停止。
三、有氧运动
1.游泳
优势及注意事项:游泳是一种对跟腱压力较小的有氧运动,在游泳过程中,身体处于漂浮状态,跟腱所承受的重力大大减轻。不同年龄段人群都适合游泳,儿童可选择在浅水区进行蛙泳等简单泳姿的练习,既能锻炼全身肌肉,又不会对跟腱造成明显负担;成年人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自由泳、仰泳等不同泳姿进行锻炼,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对于跟腱炎患者,游泳是非常好的康复锻炼方式,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刺激跟腱引起不适。研究显示,长期坚持游泳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对跟腱炎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2.快走
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选择平坦的路面进行快走,保持速度适中,每次快走30-60分钟,每周进行3-5次。儿童快走时要选择安全的环境,家长要在旁陪同;老年人快走时要注意步伐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可穿着舒适的运动鞋,以减少对跟腱的冲击。跟腱炎患者在快走初期要缩短时间和降低速度,逐渐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强度。快走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跟腱炎的恢复有一定帮助,但是要注意避免在过硬的路面上快走,减少对跟腱的不良刺激。
在进行跟腱炎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跟腱疼痛加重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